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3.56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鶚《東城雜記.卷下.半山園》:「林光巖翠,襲人襟帶間,而鳥語花香,固自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病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于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于秦1>,秦伯使醫緩2>為3>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4>,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5>之上、膏6>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7>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害」。
克己復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晉書.卷四六.李重傳》:「然古之行高尚之士,或棲身巖穴,或隱跡丘園,或克己復禮,或耄期稱道,出處默語,唯義所在。」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罪大惡極啊!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由正當,措詞嚴。如:「這番義正辭嚴的指責,令他無言以對。」也作「義正詞嚴」。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公被殺,...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2) 王章:?∼西元前24,西漢人,字仲卿。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後遷司隸校尉,官至京兆尹,被帝舅王鳳所陷,下獄死。 (3) 外戚:帝王的母黨和妻黨。 (4) 顓命:指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顓,音ㄓㄨㄢ,...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聊齋志異.卷六.絳妃》:「爾乃趾高氣揚,發無端之踔;催蒙振落,動不已之瓓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