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情迫於情勢,只能繼續而無退路。如:「當初他不聽勸解執意去做,如今勢騎虎,已無法再打退堂鼓。」
一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秋時,暑氣未退,忽然下陣雨,便涼爽的秋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割農作物。《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買田的人嫌田地收薄,分明值一千的只好出五六百兩。」《爾雅.釋天》:「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收,冬為安寧。」
2.泛指各種有形無形的績或果。如:「今年工業上的收良好,新產品層出不窮。」
桃李無言,下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宋.辛棄疾〈一剪梅.獨立蒼茫醉不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蹊。」也作「桃李不言,下自行」、「桃李不言,下自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某一種形態轉換另一種形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形。如:「養良好習慣。」
家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庭,建立事業。《二刻拍案驚奇》卷七:「此行所得合來有五十萬,今當悉以付彼,使其家立業。」《文明小史》第四○回:「孩兒想在學堂裡挑選個稱心的,將來好侍奉母親,幫著家立業。」
捐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棄原有的主觀意見。如:「他們彼此捐棄見後,為莫逆之交。」
敗歸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歸因是韋納(B. Weiner)解釋動機性行為所提出的理論。「因」有: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生理狀態、別人幫助等;這些「因」又分為:內在與外在、可控制與不可控制、穩定與不穩定等三類。
  個人對功或失敗的歸因方式,重要的歸因時所隱含的意義不同。功的行為通常視工作難度、能力程度來決定需要付出的努力,偶爾會有運氣的分。從分析歸因方式可以了解一個人的自我概念,如自尊心重的人,往往認為功是自己能力加上努力而來,屬個人因素;失敗則將責任往外推卸,認為是工作太難或運氣不好,非個人所能控制因素,以此維護自尊。而自信低者則相反:把功視為外在因素,失敗則是自己能力不佳所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持已的事業,不使失墜。《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古者賞有功,褒有德,守〔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難,知難不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