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蹟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列國一生奮鬥事蹟的文獻,與收藏其所用過的物品之紀念館,座落於臺北市區。
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草本,具長走莖。花莖葶狀,基生葉線形至倒披針形,2.5-10 ´ 0.4-0.7 cm,上表面綠色,有時被毛,下表面密被綿毛。莖葉少,披針形,最上部莖葉托襯著簇生的頭花。

大頭隱棘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小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ibataniozephyrus kuafui Hsu & Lin, 1994 夸綠小灰蝶 Sibataniozephyrus kuafui Hsu & Lin, 1994夸綠小灰蝶又稱夸璀灰蝶或插天山綠小灰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30–37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前緣及外緣皆稍微弧形,後翅扇形、外緣近臀區處有一細長尾突,雌蝶翅形比雄蝶圓。雄蝶翅背面為天藍色,僅前翅外緣為黑褐色邊,而後翅外緣及臀區有黑褐色寬紋。翅腹面白色,前翅外緣有一排黑褐色斑(往後斑紋漸大)、內側有一條褐色紋、翅中央有兩個褐色條紋(外長內短),後翅外緣有一灰色條紋、臀區有一鑲橙紋的黑斑及一個橙環黑斑、往內有一褐色條紋、...
銀點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lepsias cirrhosus (Pallas, 1811)
體延長而側扁,頭中大;頭背具凹槽。口中大,端位;上頜末端延伸至瞳孔之後緣下方。上下頜、鋤骨和腭骨均具細齒。吻部及下頜具多對鬚。鰓蓋膜相連但與喉峽部分離。尾柄細長而側扁。體無鱗而被小棘。背鰭分離,第一背鰭6~9硬棘,第二背鰭20~25軟條;第一背鰭第5與第6硬棘間具一深刻;第二背鰭比第一背鰭鰭條高。體背橄欖色或綠色,體腹白色至黃銅色;體背另具黑色斑塊;側線下方具白色斑點;各鰭黑色或褐色且具大形淡色斑塊,但腹鰭除外,最大體長可達20公分。
日本、白令海至加利福尼亞海域。
沿岸淺水域底棲魚類,喜棲息石礫底水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可食用,但數量不多,較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絨杜魚科(Family Hemitripteridae)
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國立國紀念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成立於民國六十一年(1972)五月十六日。展演場地分:第七展覽室約一百六十坪,中山畫廊北室約一百坪,中山畫廊南室約一百二十七坪,二樓東廊約四十坪,二樓西廊約四十坪,演講廳可容納二百個座位,常用來表演舞蹈的大會堂可容納二千五百八十個座位。該館為紀念 國孫中山先生對中國的偉大貢獻而建立。館內經常舉辦個人或團體美術聯展。大會堂可供大型演藝活動,是臺北市重要文藝活動場所。該館位在臺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
  國立國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四段五○五號,係海內同胞為紀念國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獻建的社教機構。該館興建委員會於民國五十三年(1964)十一月十二日成立,次年國誕辰紀念日恭請先總統蔣中正主持奠基典禮,國內外來賓千餘人參與盛典。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建館工程正式開工,至六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主體工程完成,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紀念館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五向政府呈獻,前總統嚴家淦先生當時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身分代表接受。初期該館隸屬於臺北市政府;迨民國七十五年行政院核定自該年七月一日起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國紀念館,並將陽明山中山樓納入該館管理,俾紀念 國一生救國救民的豐功偉業,並進一步...
頸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但僅眼後至眼下方處具 1或 2列鱗片,鰓蓋背面具 1或 2列鱗片。D. IX, 12-13;A. III, 12-13;P. 12;L.l. 20-22+5-6;G.R. 7-8+12-13;背鰭第II棘與第III棘分離,背鰭起點在眼後上方,延長且具彈性;尾鰭小而為圓形。幼魚體呈黃褐色;體側鱗片各具小黑點;眼部具放射紋;各鰭暗色,背鰭具大小各一之眼斑;臀鰭第1-2軟條上方之體側或有另一眼斑。成魚體灰白色;體側...
艾氏鉤棘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rcottus allisi (Jordan & Starks, 1904)
體延長,側扁。眼中大。口中大;上頜末端延仲至眼中部下方。上下頜及鋤骨皆具齒,腭骨則無。眼後上方和項部各有1頂端分叉的掌狀皮瓣。前鰓蓋骨具3小棘,最上棘較大,沒有分叉。背鰭兩個,第二背鰭較第一背鰭長而高;臀鰭短於第二背鰭;胸鰭大型;尾鰭圓型。體褐色,腹部淡色。體背側有5條深褐色斑紋。頭部散布不規則褐色小點。第一背鰭深褐色;第二背鰭及臀鰭有褐色斑點;胸鰭、腹鰭和尾鰭則有褐色橫紋。
黃海、日本海北部。
為冷水性底棲性小型魚類,一般皆棲息於海藻床的水域。
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魚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尖頭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llitor centropomus (Richardson, 1848)
體延長,側扁,梭形;尾柄細長。頭中大,吻尖突,頭背部無棘和皮瓣。口中大,前位,腭骨有齒。前鰓蓋骨上棘不分叉。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高大;第二背鰭與臀鰭基底約略等長;胸鰭大型;腹鰭小型;尾鰭凹入。體呈綠色,有不規則雲狀斑紋;第一背鰭有褐色條紋;臀鰭墨綠色;餘各鰭為暗綠色;尾鰭有深綠色小點,最大體長可達12公分。
中國黃海、日本及韓國南部海域。
小型底棲魚類,主要棲息在海藻區域。
魚體小型,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魚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寡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ligocottus maculosus (Girad, 1856)
體延長而側扁。吻稍鈍,口中大;上頜末端延伸至瞳孔中央之下方。齒細小,上下頜各有一帶,腭骨亦具齒。前鰓蓋棘為兩分叉或三分叉棘。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硬棘13~14,第二背鰭基底長與臀鰭相對;胸鰭大型;腹鰭小型;尾鰭圓形。體側紅褐色或綠色,腹部白色或淡綠色。體側又有5條不規則的橫斑。腹鰭除外,各鰭皆暗色;背鰭、胸鰭及尾鰭各有黑點散布其上。
由日本、白令海到加利福尼亞海岸。
本種魚常出現於礁區的潮池。雄魚在生殖季節時,會利用胸鰭抱緊雌魚,使其排出淡綠色卵。受精後,受精卵將黏貼於石頭上孵化。
小型魚種,不具食用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魚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