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母骨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肉親情。《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母骨肉,何可不忍?陛下還有兄也無?」
不償子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親不償還兒子所欠的債。如:「他在外的行為已使母蒙羞,況且不償子債,他親更不可能替他還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尊稱自前朝任職至今的宰相。《三國演義》第八五回:「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緣何不肯出府視事?」
伯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呂氏春秋.孟夏紀.尊師》:「帝顓頊師伯夷。」也稱為「伯夷」、「顓頊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參見「樸」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宋襄公五世孫,官為司馬,為華督所殺。其後裔奔逃魯國,五傳而生孔子,乃孔子六世祖。
母參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母參與是指在子女的學習活動或教育歷程中母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情形。由於學習活動或教育歷程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因此母參與的項目亦甚為繁多。例如參與子女課餘活動的安排、家庭作業的完成、功課的溫習與考試的準備、乃至對學校決策與教學措施的反應,甚至介入學校的決策及有關活動等。
  在子女的教育或學習歷程中,母的涉入乃是早已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隨著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漸轉移到學校後,母在子女教育歷程中的重要性漸被忽視,甚至淡忘。以美國而言,直到一九六六年柯爾曼(J.S. Coleman)等的報告書指出,家庭背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遠超過學校,始引起廣泛的震驚與檢討。同時自一九六○年代為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嫡長的伯。今用為伯的通稱。《爾雅.釋親》:「之晜弟,先生為世,後生為叔。」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世將鬻其宅,先主無所置。」
母子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我者,男曰,女曰母;我生者,男曰子,女曰女。母與子女,為一親等之直系血親。《西遊記》第九五回:「國王與皇后見了公主,認得形容,不顧穢污,近前一把摟抱道:『我的受苦的兒啊!你怎麼遭這等折磨,在此受罪!』真是母子女相逢,比他人不同。」
一輩,子一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代都有交情。如:「我們是多年的交情,一輩,子一輩,竟然不給面子,太不夠意思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