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足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靡,通「無」。「手足靡措」即「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01.《逸周書.卷九.芮良夫解》:「今爾執政小子惟以貪諛為事,不懃德以備難。下民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 
伍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664)字子,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後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員逃亡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霸。吳王夫差滅越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不聽員諫,因信讒殺之。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後九年越果滅吳。
軍來將敵,水來土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自有辦法應付。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豈不聞古云:『軍來將敵,水來土堰』?俺這裡有司馬子期、子常、申包,皆是南楚有名之將,請將來與他商議,有何不可?」也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兵來將敵,水來土掩」、「兵來將迎,水來土堰」、「水來土壓,兵至將迎」、「水來土掩,兵到將迎」、「水來土淹,兵至將迎」、「水來土掩,將至兵迎」。
鼓腹而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食而遨遊。《莊子.馬蹄》:「夫赫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
比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近似的事物比擬。如:「修辭為文,比附譬喻為基本功之一。」《書經.呂刑》:「明啟刑書,占,咸庶中正。」唐.孔穎達.正義:「人之所犯,不必當條,須探測刑書之意,比附以斷其罪。」
不辯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任重致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負重致遠」之典源,提供參考。 《六韜.卷六.犬韜.練士》武王問太公曰:「練士之道奈何?」太公曰:「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銳氣、壯勇、彊暴者,聚為一卒,名曰『陷陳之士』……有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倖用之士』;有材技兼人1>,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2>,名曰『待命之士』,此軍之服習3>,不可不察也。 〔注解〕 (1) 兼人:一人任二人的事,勝過他人。 (2) 卒:古代軍隊的一種編制,百人一組為卒。 (3) 服習:清楚、熟悉。
拔本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毀棄根本。參見「拔本塞原」條。《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伐于厥室,爾亦不知天命不易。」唐.孔穎達.正義:「惟大為難之人,謂三叔等,大近相伐於其室家,自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為易天法也。」
嚴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清侯官(今福建省林森縣)人。同治間,留學於英國格林尼次海軍大學,歸國後歷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辦、京師大學堂編譯局總辦等。民國初年,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致力於西洋學術思想的介紹。譯書甚多,著名的有赫黎的《天演論》、亞丹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穆勒的《名學》、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等。
王安石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貨物流通的地域不均;農田水利法在於開墾廢田,整頓灌輸用水;三舍法在於學校教育來培養人才;倉法在於將吏納入正規編制,負以薪俸,以糾正吏的綱紀。方田均稅法在於糾正兩稅之不公,並實施於華北。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宋仁宗、范仲淹、歐陽修、宋神宗、王安石英文關鍵字:Emperor Renzong of Song、Fan Zhongyan、Ouyang Xiu、Emperor Shenzong of Song、Wang Anshi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