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土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與理論架構的反省與批判,藉以建構具有符合本國的知識體系與理論架構,這股力量引起社會科學研究本土化的興起,另一則是過去國內中小學教科書過於強調愛國、倫理、大中國為取向,嚴重忽略台灣本土文學、歷史和地理的介紹,導致學生對於台灣地區的瞭解不足,引起學界和政界人士反彈。前者自1980年代起就開始倡導,是開啟本土化研究的先鋒,但其訴求仍以學術研究方面為主,其本土化不是以台灣為主體,因此對於本土化教育的影響有限。後者則是在政府解嚴後逐漸興起,鼓吹去除「大中國...
暗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伏在地面或水面下的水流。亦比喻社會中潛伏的思想或動向。[例]目前社會上正悄悄興起一股移民的暗流。
未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一○年以義大利馬利內提(Marinetti)為首所興起的前衛藝術主張。排斥傳統藝術,謳歌近世科學、機械工業、戰爭、革命等刺激強烈的事物,常以騷動喧囂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視運動與速度為新的美。
浡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起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見鞍思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睹物而興起思念之情。明.湯顯祖《紫釵記》第四六齣:「休喳!俺見鞍思馬,難道他是野草閒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看見舊時船中掠去錦繡衣服,寶玩器皿等物,都在申蘭家裡。正是:見鞍思馬,睹物傷情。每遇一件,常自暗中哭泣多時。」
轉型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型課程領導(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興起於課程典範的轉移,由課程工學模式轉變成為後現代課程。採「落實」的課程實踐觀,非是實施觀。認為學校教師非是要去執行專家課程、或是由上而下的課程,學校課程該由相關人士共同慎思、共享決定的。教師該是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與行動實踐者,每間教室都是課程的實驗室,強調師生賦能、増權的民主課程。學校要自己發展課程,為此,需要轉型的課程領導,學校要設立課程政策、課程設計的發展小組。學校課程設計方案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轉型的教學,即是五C的教學,關...
搖滾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音樂。約起源於四○年代末期的美國。曲風狂熱、激烈,不按曲譜,即興演出,兼有爵士樂、鄉村民謠、西部歌曲的特色。是針對青少年聽眾所興起的音樂。[例]搖滾樂界中的著名歌手有貓王、披頭四等。
馬諦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境堪稱富裕,在巴黎攻讀法律之際,21歲的馬諦斯因盲腸炎而入院開刀,見臨床的病人時不時地提筆作畫,興起了成為畫家的念頭,與雙親經過一番爭執,最終於西元1892年(23歲)正式捨棄法律,進入摩洛的下潛心修習繪畫技法,穩紮穩打地建立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往後他在簡略的線條、色彩上的處理有獨到之處。直至西元1898年,馬諦斯才離開摩洛的門下,仔細地鑽研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西元1905年夏天與好友德安在柯里塢時首次接觸到高更在大洋洲時的畫作,大為震撼,同時也抓住了高更作畫的主要技巧,逐漸確立自己的風格,同年秋天,在沙龍中展出的<...
吹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波助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原作「吹波助瀾」。南朝宋詩人鮑照,文詞贍逸,詞采華麗,文章中常表現出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典源所收的內容,節錄自〈觀漏賦〉,是他看到計時的刻漏,一時興起的感嘆之作。其中「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既河源之莫壅,又吹波而助瀾」四句的大意是:時間的消逝就像激射而出的箭一樣快,而人事轉變比滾動的丸珠還迅速。如同河流的源頭不會阻塞,又因為風吹的關係,掀起更大的波浪。後來「推波助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推動鼓勵;亦用於比喻從旁鼓動,使事態擴大。
唾手可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唾手可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冀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