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脩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東方。」 〔注解〕 (1) 援:馬援(西元前14∼西元49),字文淵,東漢茂陵人。初依隗囂,後歸光武,拜伏波將軍,平交趾。世稱「馬伏波」。 (2) 雄雌未定:勝負未定。 (3) 公孫: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王莽時起兵,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性苛細,察於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終被刺傷而身亡,公孫氏盡滅。 (4) 吐哺: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周公一飯三吐哺,起以接待賢士。後以指殷勤的求取賢士。哺,音ㄅㄨˇ,在口中咀嚼的食物。 (5)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邊幅,比喻人的儀容舉止。見「修飾邊幅」。 (6) 如偶人形:指公孫述的儀容衣著與土、木等做...
士別三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國語》以及‘三史’。孫子曾經說過:‘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沒有好處,還不如去學習。’東漢光武帝擔任著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什麼偏偏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從此開始學習,專心嘞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歎道:“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道:“士別...
楨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拱衛、支持。《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阜陵質王延傳》:「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楨幹王室也。」《魏書.卷一○八.禮志二》:「今臣之所親,生見隔棄,豈所以楨幹根本,隆建公族者也。」
即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景生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元朝宮大用所作的《七里灘》一劇,內容是演東漢時隱居在七里灘的隱士嚴光,不肯應好友光武帝劉秀的邀請出仕的故事。第四折中,在劉秀熱切邀約之下,嚴光答應到京城和他見面,結果受到熱情的接待。眼裡看到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嚴光依然不為所動,他還是想念七里灘那「水似藍,山如黛」的隱居生活,不由地「見景生情,睹物傷懷」,表示因為眼前所見的景象,而觸發了內心情感,引起感傷。後來「見景生情」被用來形容看到眼前的景象而觸發自己的情感。(二)元朝無名氏所作《翫江亭》一劇,是演鐵柺李岳度牛璘、趙江梅重回仙班的故事。第三折中,趙江梅上街找跟隨鐵枴李岳出...
義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這是唐代的邊塞詩人高適替朋友餞別寫的一首詩,說從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卻不受重用,一直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機會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來了,這位朋友必須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
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同胞兄弟。《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平憲王蒼》:「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簞食之惠,況臣居宰相之位,同氣之親哉!」《石點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你我雖非同氣,實則異姓骨肉,恨不能以身相代。」
毫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毛及頭髮。比喻極少的數量。漢.王充《論衡.齊世》:「方今聖明,承光武,襲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無細小毫髮之虧。」《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昨日曹軍入城,我等皆以為必死;誰想毫髮不動,一軍不敢入門。」
漢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僚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僚或部屬。《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於是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顧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
置之身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置之度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匡復漢室,但天下尚未統一,還有許多人據地稱王。光武帝花了五年多的時間,總算大致敉平,只剩四川的公孫述和甘肅的隗囂兩股殘餘勢力。公孫述遠在蜀中,不易發動攻勢;魏囂表面上向光武帝稱臣,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因此,光武帝不急於消滅這兩股勢力,希望能讓苦戰多年的將士,好好休養生息一番。於是對將領們說:「現在天下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姑且把消滅魏囂和公孫述兩人的事,置於度外,不加理會吧!」後來「置之度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放在心上,不加理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