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17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管山岳的神。《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是時郡尉府舍皆有雕飾,畫山神海靈奇禽異獸,以眩耀之,夷人益畏焉。」《三國演義》第八九回:「吾乃本處山神,奉伏波將軍之命,特來指引。」
臨危效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臨危難時,能英勇無私,犧牲生命。宋.歐陽修〈謝復龍圖閣直學士表〉:「徒因學古之勤,粗識事君之節,苟臨危效命,尚當不顧以奮身,況為善無傷,何竭忠而報國。」也作「臨危致命」。
大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正。《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屈身委質,以愛民全國為貴。」
儕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輩。《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恆以禮法自處,儕輩莫不敬焉。」也作「儕等」、「儕類」。
朝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朝廷中所有官員。《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有死無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死也無異心。比喻忠誠不渝,至死不變。《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舊唐書.卷一二○.郭子儀傳.史臣曰》:「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酒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酒不醉的限度。《宋史.卷二五○.王審琦傳》:「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也。」《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公子十分大酒量,王太守也最好飲,彼此傳杯換盞,直喫到日西時分。」
勢不兩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的向秦稱臣,到那個時侯,秦國就可以輕易的吞併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並存。所以,蘇秦建議威王應該聯合鄰近各國,把秦國孤立起來,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戰國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戰國時張儀為破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的聯合,於是分別利誘六國與秦國親善。當遊說楚王時,他以秦、楚二強若欲相爭而無法並存,則秦必採軍事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為要脅,而欲迫使楚國改與秦國聯合。其中也用到「勢不兩立」一語。後來「勢不兩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並存。
芒刺在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芒刺在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宣帝1>始立,謁見2>高廟,大將軍光3>從驂乘4>,上內嚴5>之,若有芒刺6>在背。後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禍萌於驂乘。」 〔注解〕 (1) 宣帝:劉詢(西元前91∼前49),漢武帝的曾孫,繼漢昭帝後即位。因幼年流落民間,深知民間疾苦和吏治得失,故親政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邢鼘匈奴臣服,威震西域。 (2) 謁見:通名刺進見。後泛指進見尊長或參拜宗廟。謁,音|ㄝˋ。 (3) 光:霍光(?∼西元前68),字子孟,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
憂心如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得如同被火薰烤一般。比喻非常憂慮痛苦。《詩經.大雅.雲漢》:「我心暑,憂心如薰。」唐.楊烱〈為梓州官屬祭陸郪縣文〉:「夫萬里之別,猶使飲淚成血,思德音之斷絕,況百年之分,能不憂心如薰,想公子兮氛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