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抵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格外、分外。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三首之三:「向人自有無言意,傾國天教抵死香。」
於事無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濟於事」原作「無補於事」。北宋時,宰相王安石變法維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實行的諸多新法中,有一項免役法,是以貧富為標準,將百姓分為五等,按等級向政府繳納「免役錢」,得以免服差役。而本來不用服役的,像是權貴階級、僅有獨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侶等,則須繳「助役錢」,政府即用此錢來募兵。當時的大臣劉摯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並針對這項免役法寫了一篇文章給皇上。他認為這樣的措施簡直跟斂財沒有兩樣,人民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負擔也很重了,還要繳這種錢。他央請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因為近來常有官員因進諫遭到革職,他便問皇帝:「難道這些人的話真的一點幫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叫雞的聲音。《說文解字.吅部》:「喌,呼雞重言之。」清.段玉裁.注:「雞聲喌喌,故人效其聲呼之。」《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婢又呼雞:『喌,喌,喌,喌,王安石來。』群雞俱至。」
齊驅並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雙方實力相等,軒輊難分。宋.王安石〈上邵學士書〉:「則韓、李、蔣、邵之名,各齊驅並驟,與此金石之刻不朽矣。」也作「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大。《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天官景從,祲威盛容。」宋.王安石〈賀貴妃進位表〉:「祲盛之禮,發於宮闈;驩康之聲,播於寰海。」
東坡居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概略東坡居士,是大文學家蘇軾的號。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三人合稱「三蘇」。21歲時即舉進士,政治立場上屬於舊黨,早年和當時的主政者王安石意見不合,又因詩謗之嫌,最後遭到貶謫。晚年新派得勢,打壓舊黨人士,蘇軾甚遠貶於海南島。 別號來由東坡居士的號,便是因為在黃州當任團練副使時而來,他在其居住地附近名為東坡的地方,經營自己的生活,並蓋了東坡雪堂,此後便以「東坡居士」為號。
深淵薄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很深的水,踏著極薄的冰層。比喻身臨險境,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宋.王安石〈乞罷政事表〉一十三道之三:「聖恩所及,有隆天重地之施,私義未安,有深淵薄冰之懼。」
相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彼此連貫。《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而深山長谷之水,四面而出,溝渠澮川,十百相通。」
日甚一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度日漸嚴重,逐日加深。宋.王安石〈乞解機務札子〉:「徒以今年以來,病疾浸加,不任勞劇,比嘗粗陳懇款,未蒙陛下矜從,故復黽勉至今,而所苦日甚一日。」
楊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自述:「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終於自成一家,即嚴羽《滄浪詩話》所謂「誠齋體」,「誠齋體」的特點之一,是富於幽默詼諧、活潑自然,一反「江西詩派」的生硬槎椏。此對當時詩壇風氣之轉變,頗起作用。 錢鍾書《宋詩選注》說「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著作有《誠齋集》傳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 著作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