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14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得困。如:「我穿得這麼隨便,到那種正式場合去,未免發僵!」也作「發殭」。
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市中的道路。《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百姓遵用其教,賣偶車馬下里偽物者,棄之市道。」《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吏民昬亂,不知所從,商旅窮,號泣市道。」
周章狼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倉惶驚恐,困狼狽。如:「猝不及防地大地震一發生,居民們周章狼狽,紛紛奪門而出。」
走投沒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路可走。形容處境困。《水滸傳》第六一回:「又見雙鞭將呼延灼、金槍手徐寧,也領一彪軍馬,搖旗納喊,從山西邊殺出來,嚇得盧俊義走投沒路。」也作「走投無路」、「走頭無路」。
空囊羞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阮囊羞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有個叫阮孚的人,他父親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他雖有才學,但性情放蕩,經常蓬頭亂髮、衣衫不整,每天飲酒作樂,到處遊山玩水,過著貧窮但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他到會稽山一帶遊玩,身上背著一個黑色袋子,有人問他袋子裡裝了什麼東西,他說:「我袋裡什麼都沒有,只裝了一文錢,以免空空的太難為情。」到了唐代,詩人杜甫在〈空囊〉詩中寫到:「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就是用阮孚這個故事來描述自己窮困的生活。後來「阮囊羞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錢財乏,經濟困難。
狼狽萬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處境困。如:「在婆媳的戰爭中,先生往往兩邊不討好,狼狽萬狀。」
煩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煩惱憂愁。如:「在困的生活中,母親整日為衣食煩愁。」
結舌瞠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者結舌」,賢能之士都不敢開口說話,為國家做事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瞠目結舌」,形容吃驚、受的樣子。如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秀姑》:「良久,覺腰間頓輕,用手捫搎,則腰纏盡失,蓋已為劙囊者竊去,瞠目結舌而已。」
無路可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境遇極為困潦倒。如:「他平日作惡多端,如今逃亡在外,已無路可走了。」
朝不及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無法顧及晚上的事。形容情況危急迫。《左傳.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清史稿.卷五○○.遺逸傳一.莊元辰傳》:「敵在門庭,朝不及夕,有深宮養優之心,安得有前席借箸之事,則蒙蔽何可滋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