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73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妙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悟,超越尋常的領悟。《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邵雍》:「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仁宗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
明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通達,清楚流暢。《荀子.哀公》:「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爭。」
千手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妍冶:指文字華美。冶,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電捲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源,提供參考。 《六韜.卷三.龍韜.王翼》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神威,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
恂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達。《莊子.知北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宋.王安石〈詩義.序〉:「內德純茂,則神罔時恫,外行恂達,則四方以無侮。」
舉綱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提綱挈領」。見「提綱挈領」條。01.漢.王充《論衡.程材》:「今世之將,材高知深,通達眾凡,則舉綱持領,事無不定。」 
通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通達其意。《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其後鄉親勸令應命,謐為釋勸論以通志焉。」
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故、通達情理。《紅樓夢》第三九回:「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
邯鄲故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通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達顯貴。《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自是諸子宦學,並有才名,至瑒七世通顯。」《北史.卷四六.鹿悆傳》:「雖任居通顯,志在謙退,迎送親賓,加於疇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