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老運亨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來運道通達順利。《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老頭子老運亨通了!偶然扯個謊,就扯著了!又恰好是這一日!」
壽陵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幹線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十年間,臺北市政府為減輕捷運工程開工所帶來的交通壓力,鼓勵市民多搭乘公共汽車,特地將幾條主要幹線道路,開設直達公車。特色在採直去彎,直線通達。如:「忠孝幹線公車」、「信義幹線公車」。
清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明通達。《隋書.卷七十五.儒林傳.序》:「爰自漢魏,碩學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淹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弘大通達。南朝梁.陶弘景〈許長史舊館壇碑〉:「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風格清簡。」
風馳電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源,提供參考。 《六韜.卷三.龍韜.王翼》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神威,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
平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穩通達。通常用在評論文章上。如:「文章平通」。
通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通達事理。如:「這件事他學了半年才通竅。」
開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明通達。《漢書.卷八九.循吏傳.文翁傳》:「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餘人親自飾厲。」《梁書.卷二五.周捨傳》:「其學思堅明,志行開敏,劬勞機要,多歷歲年,才用未窮,彌可嗟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