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9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遙望遠拜。《舊唐書.卷九一.張柬之傳》:「今減耗國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
曹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0~143)東漢上虞人。其父溺死於江中,不得屍。娥時年十四,沿江號哭十七晝夜,投江而死。經五日,抱父屍浮出。世傳為孝女。
行尸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
乞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視任官為委身於國君,故稱官員自請離職為「乞身」。《東觀漢記.卷一一.張況傳》:「時年八十,不任兵馬,上疏乞身,詔許之。」也稱為「乞」、「乞骨」。
析骨以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解骨作為柴薪以生火炊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悲慘困境。參見「析以爨」條。
枯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體腐爛後留下的骨。《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昔文王葬枯骨,公劉敦行葦,世稱其仁。」《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又過火類坳,坳下下望,見坳上有一具枯骨。」
叢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多屍埋葬在一起的大冢。《宋史.卷四○一.劉爚傳》:「都大坑冶耿某閔遺暴露,議用浮屠法葬之水火,爚貽書曰:『使死者有知,禍亦慘矣。』請擇高阜為叢冢以葬。」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流民死者為大冢葬之,謂之叢冢。」
打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掙扎。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三折:「你也不索硬打掙去街坊上ㄠ喝,神奴兒死屍只在這水溝裡埋伏。」
愚眉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愚昧鄙陋,眼光庸俗。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劉均佐,你愚眉肉眼,不識好人,則我是釋伽牟尼佛。」元.汪元亨〈沉醉東風.乞骨潛歸故山〉曲:「傀儡棚中千百番,總瞞過愚眉肉眼。」也作「肉眼愚晦」。
烈紙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燒紙錢,祭拜鬼神、亡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屍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並不曾見烈紙錢將咱祭,倒去熬粥湯送他吃。」也作「烈紙」、「化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