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769 ms
共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濁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吳濁流2 生平3 著作4 評論 吳濁流 生平 吳濁流,本名吳建田,新竹縣新埔鎮大茅埔人。生於一九OO年,卒於一九七六年,享年七十七歲。十六歲那年新埔公學校畢業,考進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那年,新埔、關西、六家等地區,僅僅吳建田一人考取,甚為風光。吳濁流自師範畢業,分發到新埔公學校的照門分...
|
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液體移動。如:「流動」、「奔流」、「流汗」、「血流如注」。
移動的液體。如:「水流」、「洪流」、「河流」。
像水流般移動的現象。如:「潮流」、「寒流」、「氣流」、「電流」、「暖流」。
品類、等級。如:「名流」、「上流」、「下流」、「第一流」。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亡」、「流離失所」、「流動人口」。
派別。如:「流別」、「流派」、「三教九流」。
沒有根據的、不明來處的。如:「流言」、「流譽」、「流彈」。
傳播、散布。如:「流傳」、「流芳萬世」。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光」、「流年」。
趨向。如:「流於形式」、「流於鋪張」。
|
濁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濁的水流。《後漢書.卷一八.臧宮傳》:「斬首溺死者萬餘人,水為之濁流。」
2.比喻品格低劣的人。《舊五代史.卷一八.梁書.李振傳》:「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為濁流。」
|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對話,他以豐富的海洋經驗和細膩敏銳的觀察,實地用文字和影像來為海洋作紀錄。他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合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代表作有《討海人》、《鯨生鯨世》、《來自深海》等。 創作歷程:廖鴻基崛起台灣文壇,是一個異數。他在成為職業討海人之前,曾經投入政治運動之中,擔任過花蓮縣議員服務處的助理,也曾遠赴印尼受雇養蝦,最後選擇了討海人的生涯。這些經歷,都與一般台灣作家的養成慣例殊異;他在成為漁人之後第二年,就以〈丁挽〉一文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此後連連獲得文壇獎項,1996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討海人》,...
|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郎下令廢止《罰金及笞刑處分例》。刑具是竹板,受刑人脫掉褲子,光著屁股,捆綁在刑臺上,打屁股。(參見吳濁流小說《陳大人》)1910年日本併吞朝鮮後,在1912年發布《朝鮮笞刑令》和《朝鮮笞刑令施行規則》,在日治朝鮮半島施行笞刑,1920年4月1日,大正天皇頒布《朝鮮笞刑令廢止制令》,明令廢止笞刑。科處3個月以下自由刑、或100元以下財產刑的犯罪,得易科處以笞刑。1日拘留或1元罰金易科1下笞刑。打屁股。限打16歳以上60歳以下的男性朝鮮人。刑前和執行中都要醫師會診,確認身體狀況。每次不能超過30下。日本各殖民地的笞刑行刑過...
|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1997年獲 吳魯芹散文獎1998年入選九歌版台灣戰後《散文二十家》2004年小說《影子情人》獲 吳濁流文學獎 評價〈周芬伶散文綜論〉李癸雲:周芬伶從不明言欲改寫女人的存在樣貌,甚或搶奪文字的主宰權。寫作是一種快樂的事,寫作讓人感覺有力量,最要緊的是,寫作讓她更貼近自己,她以文字來構築一個角落,檢視傷口,照亮陰影,並與外界保持完美的距離,可以介入,可以抽離。那小小的點是「炙熱的」,熱情柔軟的心包覆著寫作的角落,讓周芬伶的文字即使冷澄如玻璃,也是出於高溫的吹塑。《絕美》,趙滋蕃先生說她是「天真、清新和美」《花房之歌》,吳...
|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聯誼會」(1988)等。 獲獎紀錄有1977年《詩潮》創刊紀念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1978年吳濁流新詩獎,1980年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1983年青年文學獎,1984年國家文藝獎,1985年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2003年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04年榮後台灣詩人獎,2007年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2009年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等。 著作一、文學創作類詩集(1)《銀杏的仰望》。台北:故鄉出版社,1977。(2)《種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3)《十行集》。台北:九歌出版社,198...
|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灣日報副刊連載短篇小說,一九七零年與陌上桑、喬幸嘉、黃朝湖等人將已停刊的文藝雜誌《這一代》復刊,曾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因車禍去世,結束他三十三年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文學風格:醒夫的文學所處時代,正是戰後台灣文學本土自覺的關鍵年代。自六○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因受當時台灣現代主義文風影響,他寫了許多存在主義小說的作品。但是此時他尚處於文學摸索階段,因此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嘗試性作品,從他的早期作品到成熟期作品這段歷程,可窺知六○年代至七○年代台灣文壇的轉變軌跡。又從其與《後浪》詩刊同仁及當時青年詩刊的厥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