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霓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霓所製的衣裳。指仙人所穿的服裝。《楚辭.屈原.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兮射天狼。」也稱為「霓裳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戰士的頭盔。如:「甲冑」、「介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唐.張說〈為魏元忠作祭石嶺戰亡兵士文〉:「石盡窮,旗焚冑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且。晉.陶淵明〈勸農〉詩六首之四:「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
亦。《書經.康誥》:「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齒根。通「齗」。《禮記.曲禮上》:「笑不至矧,怒不自詈。」漢.鄭玄.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蹀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衣帶上的飾物。宋.陸游〈軍中雜歌〉詩八首之四:「名王金冠玉蹀躞,面縛纛下聲呱呱。」《遼史.卷一○五.二國外記傳.西夏傳》:「金塗銀帶,佩蹀躞、解錐、短刀、弓。」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1>十餘丈,瞰臨2>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3>之聲聞數百里。或為地道,衝輣橦城。積弩亂發,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注解〕 (1) 雲車:即樓車,稱「雲」言其高也,上設有望樓,為古時用來偵察敵情的戰車,亦名望樓車。 (2) 瞰臨:從高處往下看。瞰,音ㄎㄢˋ。 (3) 鉦鼓:古代行軍時,擊鼓表前進,敲鉦表停止。故用鉦鼓比喻軍事。鉦,音ㄓㄥ。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是古代行軍樂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矮小。《抱朴子.內篇.塞難》:「而或矬陋尪弱,或且黑且醜。」《北史.卷二六.宋隱傳》:「形貌矬陋,而好臧否人物,時論甚疾之。」
2.很土氣、很沒見識、很笨拙的樣子。如:「你看他那個樣子,好矬喔!」
彎曲。《醒世恆言.卷三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墜》:「黃身不敢造次,乃矬身坐於窗口。」《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少年便痛得了不得,矬了身子,墩下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綱食蟲目。形狀像鼠而較肥大,通體生毛,尖銳如針,能攢起如。穴土而居,晝伏夜出,以田間害蟲為食。俗稱為「刺蝟」。
手無寸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裝弓的袋子。《國語.齊語》:「弢無弓,服無。」
瘡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創傷、傷痕。《抱朴子.外篇.自敘》:「弟與我同冒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也作「創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