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6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寡婦蜘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婦蜘蛛英文關鍵字: black-widow spider 參考書目註1:動物奇觀,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2007,頁33。註2:神奇酷科學2:蟲的驚奇世界,尼克阿諾著,天下遠見出版社,2011,頁102。
滴水石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大問題。例如在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一個故事:張乖崖當崇陽令時,因為發現管理府庫的官吏夾帶一文錢出來,於是判處杖刑,但是他不服,張乖崖就提筆寫下判例:「雖然每天只偷一文錢,但一千天之後就有一千文錢,日積月累就會變成為數可觀的一筆錢,就像用繩子磨擦木頭久了也會斷,水不間斷的滴在石頭上也會有穿透的一天。」
隨波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
不值一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毫無價值。如:「這顆假鑽石不值一錢,丟了別心疼。」也作「一文不值」。
建構主義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要創設學習者積極學習的現實環境。格拉賓格(Grabinger)等人1993年在《學習環境設計指南》一文中提出的反映建構主義觀念的若干主張值得思考:擴展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包括允許學生決定自己想學什麼;讓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得到互相幫助;創設非威脅性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發展元認知意識。使得學習富有意義,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知識;在現實情境中使教學有固著點;提供內容學習的多種方式。促進積極的知識建構,包括利用活動促進高層次思維;鼓勵審視不同的觀點;鼓勵創造性、靈活地解決問題;提供學生呈現學習過...
恃才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恃才傲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蕭子顯(西元489∼537),字景陽,南朝梁蘭陵人。雅好文學,文章寫得很好,〈鴻序賦〉一文,曾獲得沈約的讚賞。且精於史學,撰有《南齊書》、《後漢書》、《貴儉傳》等書。他生性莊嚴孤傲,對於自己的才氣頗為自負,曾自比為宋玉、賈誼。接見普通賓客時,也不和他們交談,只是揮扇示意,因此得罪了那些平庸的讀書人。但因他的才華受到梁武帝和簡文帝父子的看重、賞識,在他過世後,梁簡文帝還特別為子顯手書詔書:「恃才傲物,宜諡曰驕。」意思是說他生前依仗自身的才幹,驕傲自負,應該諡號「驕」。後來「恃才傲物」被用來指依仗本身有才幹而驕傲自大,目空一切。
海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151。註2:動物大驚奇,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頁281。
翔龍舞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相連,於是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南朝梁武帝,名蕭衍,博學能文,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多姿形容字跡潦草零亂。(二)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與潛縣交接處,有東西兩峰,峰頂各有一池,左右相對,池水清澈冷冽,故名為「天目」。宋代岳珂《桯史》中引錄了一段其他典籍對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鳳舞到錢塘。」「錢塘」指的是錢塘江,位於浙江省...
莫逆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莫逆之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莊子》一書中對生命的認識有許多闡述。例如在〈大宗師〉一文裡,記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等四人,互相談論道:「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背脊,將『死』當作尾脊骨,或者是有誰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為一體的,我就與他做朋友。」結果四個人都心領意會於生命來自於無而至於有,最後又歸於死亡─即無。因而四人相視而笑,彼此心意相通,遂結為至交好友。後來「莫逆之交」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
背本趨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