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魏源《魏源集.軍儲篇二》:「官特置局,其什之一二,而不立定額,將見銀之出不可思議,之入不可勝用,沛乎若泉源,浩乎如江河,何必官為開採,致防得不償失,財不足用乎?」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令夕改」原作「朝令暮改」。鼂錯是西漢時的著名政治家,他曾提出不少對國家政策重要的建議,因此有「智囊」的美稱。漢文帝時,鼂錯眼看當時農民與商人貧富懸殊,農民辛苦的耕種才得些許糧食,政府徵收糧食的時間卻沒有固定的時間和標準,常常早上的規定,到了晚上就改變了。農民們為了急於納,有存糧的只有被迫將糧食半價賣出,沒存糧的只得用加倍的利息向人借貸,或者賣掉田地房屋,甚至賣掉自己親生的兒孫來還債。商人趁著需用很急的時候,將積存的貨物賣掉,獲得暴利。這種情形嚴重的影響到當時的農業生產。所以鼂錯向漢文帝上了一篇〈論貴粟疏〉,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抬高糧食的價值,鼓勵人民從事耕種,並讓有錢的商人捐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如:「賦」、「田賦」。《漢書.卷一一.哀帝紀》:「民貲不滿十萬,皆無出今年租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合併、吞併。《左傳.昭公八年》:「孺子長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陸贄〈均節賦恤百姓六條〉之六:「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五.商務一》:「今門戶洞開,任洋商百方壟斷,一切機器亦准其設廠舉辦,就地取材以免釐,其成本較土貨更輕,誠喧賓奪主。」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昭槤《嘯亭雜錄.卷四.關》:「藉以正額虧缺為名,日加苛斂,以致商賈傾家蕩產,裹足不前,乃使物價昂貴,於民生大有虧損。」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不講情面,替朝廷鏟除了不少地方勢力,所以獲得賞識,官運一帆風順。義縱擔任南陽太守時,都尉寧成掌握關大權,所以為所欲為,沒人敢得罪他。義縱知道寧成的惡行後,就決定從此人開始好好整治南陽。寧成也知道義縱的手段強硬,不想得罪他,於是在義縱上任之時,帶領眾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義縱知道寧成只是想要拉攏自己,就對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後,義縱著手收集寧成犯罪的證據,逮捕寧成,將他家的人全部殺掉,財產也充公,致使當地的兩大富豪孔氏和暴氏,害怕自己的罪行也被義縱揭發,嚇得搬離了南陽。後來義縱又升為定襄太守。該地治安不好,所以義縱一到定襄,先將牢中兩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將曾前往探監的親友也抓起來,說這些人企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田。《文選.潘岳.秋興賦》:「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餘。」唐.李善.注:「水田曰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斂,民可使富也。」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史.卷一四三.高巍列傳》:「倘執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國之富,恃小勝,忘大義,以寡抗眾,為僥倖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駕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