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數字1至10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練習。 加減1與加減2當孩童開始數數,並沒有能力反應數字間的關聯性時。教學目標使要讓數字與實物相連結。要學習6和8之間「多2」或「少2」的成對關係,須深思數數作業中的概念,建構這些概念是需要會加減 l的數數能力。 活動設計-「少1」的骨牌使用有點數的骨牌或標準牌組,玩更實用的減 l的活動,取代傳統配對接龍遊戲,新的骨牌玩法如在板子上的最後一張骨脾,接龍配上「少1」的骨牌。這個活動,也可以玩「少2」、「多1」和「多2」的遊戲。 關鍵數字:5與10協助孩童瞭解指定數字和其他數字的關聯性,特別是基準5和10。這個關聯性對於...
陸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各個地質年代中,連結大陸地塊的地峽。通過地峽,動植物乃得以擴大分布至新的地區。[例]巴拿馬地峽是連接北美、南美的重要陸橋。
電子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是電子書?電子書又稱為electronic book、digital book、e-book。簡單的說,所謂的電子書是,必須透過特殊的閱讀軟體( reader ),以電子檔的型式,透過網路連結下載至一般常見的平台,例如:個人電腦( PC ) 、筆記型電腦( Note-book ),甚至是個人數位助理( PDA )、WAP手機,或是任何可大量儲存數位閱讀資料( digi-tal reading material )的閱讀器上閱讀的書籍。電子書的特性1. 全文檢索:電子書多半具有全文檢索或索引的功能,可把握幾個重要的關...
社會統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統整(Social integr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民主社會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供各種不同特質與背景的學生可共同分享的教育經驗。而這種經驗的概念與強調使得共同價值或共同道德的統整課程概念緊相連結。而致力於社會統整目的的學校課程則常被視為「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因為所有的學生無分其背景。然而對於所有學生到底需要什麼或應該知識什麼,亦產生爭議。 內容說明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普通教育的課程應以個人及社會議題為中心,由師生共同設計與實行,且致力於知識的...
順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舊時的傳聲器,以銅管相連結,口大末小,可向空中傳語。
物理環境經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明確地指出,環境對於大腦所產生的影響,是會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持續發生,而良好的環境則有助於增加突觸的連結,使其在社會互動、情緒智慧、以及認知發展上,有更佳的表現和進(Blakemore& Frith, 2005)。 內容說明一個規劃得宜,具有高度吸引力,同時富含文化氣息的班級物理環境,可以提供正向多元的活動經驗,強化其神經元的連結,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創造潛能、以及自我成長有相當大的助益。整體說來,班級物理環境的內容主要包括:照明、通風、音...
女性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性為主的階層社會體制觀點來看待兩性,其主要差異在於女性主義者強調女性的自我(意識)發展是與他人相互連結的關係來看待(相互依存),而非男性所主張之獨立自主的自我發展觀點。強調「個人的即政治的」,對於各種形式的壓迫,以及身處階層體制內的社會化歷程特別敏感與尋求改變。早期的女性主義主要重點在於珍視女性的經驗、政治的現實面,以及擁護身處父權制度底下所有女性面臨的議題,目前的女性主義則是擴大關懷的焦點,關照到社會權力加諸於不同類型個案身上所造成的傷害,因此更廣的來看待多重壓迫、多元文化覺察與具備多元文化能力,亦即不是只針對女性來...
學習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障礙”的定義1.1 香港1.2 北美洲1.3 英國2 主要的學習障礙成因3 參考資料4 參看5 外部連結 不同地區對“學習障礙”的定義由於不同地區對「學習障礙」都有不同的定義,所以對處理「學習障礙」都有不同的方法。以下為幾個地區的定義: 香港根據(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2000)的定義比較窄。他們認為,學習困難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包括聆聽、閱讀、說話及寫作方面的困難。當中較常見的有:讀寫障礙、數學運算障礙、及語言障礙。根據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HKASLD)的資料,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童有以下種類:閱讀障礙(D...
楊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創作3 作品4 評價5 參考資料6 外部連結 生平   楊華(1906-1936),本名楊顯達,筆名楊花、楊器人。1906年出生於台北,17歲時遷居屏東,此後即定居屏東,直到1936年去世。因為家境貧困、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刻苦自修後到私塾當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的人生觀以及文學觀,擁有深厚的漢文根柢,以教授漢文維生。  有少量漢文詩傳世,多半是1924年在「礪社」時期所作。1926年,楊華參加「台灣民報」的徵詩活動,以〈小詩〉獲得第二名,正式步入詩壇,但日本人一直視其為不穩分子。 ...
教育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過中一致化的教育方針,導致學校缺乏彈性,常以舊有教材作為結果,無法與社會相連結。3. 偏重智育考試文化待導正:因為現存的所有升學,仍然以考試作為主要指標,因此學生忙於補習提升智育的成績,往往無法均衡發展。4. 課程、教材與評量文化:我國的教材太過分化,學生常常無法將學習的內容作連結,想法僵化固定,不具統整性的思維。5. 多元師資培育體系:改變以往師專的印象,把教師的名額開放給各大學來做競爭,讓教學能更多元化,但是對於師資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