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尚乳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乳臭未乾」。見「乳臭未乾」條。01.《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食其還,漢王問:『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騎將誰也?』」(源)02.清.梁啟超〈論中國人種之未來〉:「吾嘗在湖南,見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識蟹文,未嘗一讀歐西之書。而其言論思想,新異卓拔,洞深透闢,與西人學理暗合者,往往而有。」 
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字極少。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宋.黃庭堅〈嗣深尚書子弟晬日〉詩:「漸指家人知姓字,試看屏上識之無。」 
親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吻。《西遊記》第一八回:「那怪不識真假,走進房,一把摟住,就要親嘴。」《紅樓夢》第一五回:「秦鐘跑來便摟著親嘴,智能急的跺腳。」
飢不可食,寒不可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吃、不能穿。比喻不實用。《漢書.卷五.景帝紀》:「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終始。」
不中抬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識抬舉」。見「不識抬舉」條。01.《說岳全傳》第六六回:「秦太師有書叫我害你一門;我心不安,故此叫你進來伏侍我。你一家性命,俱在我手掌之中;反如此不中抬舉!」02.《儒林外史》第一回:「時知縣此時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健齥責懲一番;……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 
好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物品。如:「你真不識貨,這是上等的好貨,你居然輕易放過。」
悔讀南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溫庭筠因譏諷令狐綯不識《南華經》,因此而觸犯令狐綯,卒不能登第。典出《唐詩紀事.卷五四.溫庭筠》。後比喻學問高深而不容於人或遭人忌妒。宋.陸游〈懷鏡中故廬〉詩:「從宦只思乘下澤,忤人常悔讀南華。」
一錢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向田蚡敬酒。由於兩人過去有嫌隙,田蚡斷然拒絕,引起灌夫十分不悅,轉而向臨汝侯敬酒。臨汝侯正與護衛程不識耳語,沒注意到灌夫來敬酒,因此沒有理會他。連續受到兩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他咬耳朵講俏俏話!」經過這麼一鬧,原本就與他結怨的丞相更為憤怒,上書彈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並與其家人一起論罪問斬。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因此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也遭來殺身之禍。後來「一錢不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價值。「一錢不值」較早的書證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則我們中國已被外洋...
東誆西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說謊詐騙。《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粗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清.雪樵居士《秦淮聞見錄》:「兒乃秦淮舊人張喜林,蒙公等見招,無可迴避。但兒粗識之無,不通文藝。於鷲峰寺前,逢舊好張質夫強與俱來,詩則質夫口占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