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6 ms
共 3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讒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毀謗。《三國演義》第七九回:「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
|
讒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讒言毀謗他人。《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此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讒譖,言臣有異志也。」
|
譟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詐、毀謗。《韓非子.說疑》:「去此五者,則譟詐之人,不敢北面談立。」
|
靡微不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微不至」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劄〉(據《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六》引)陛下申遣詔使,促臣隨班奏事,面諭丁寧。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1>受命,退而差辟2>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3>微不周。不惟臣子體國之至情,亦所以避讒遠謗,庶幾無間可入也。 〔注解〕
(1) 跼蹐:音ㄐㄩˊ ㄐ|ˊ,恐懼緊張的樣子。
(2) 差辟:音ㄔㄞ ㄅ|ˋ,派遣徵召。
(3) 靡:無。
|
詆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攻訐。如:「對於好朋友的過失,只是詆諆濫罵,而不加善言規戒,那不是智者的作為。」
|
換日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性質。明.屠隆《綵毫記》第一六齣:「叵耐狂生詩太狂,只愁謗語外傳揚。但憑換日偷天手,難免嘲風弄月殃。」也作「偷天換日」。
|
東坡居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概略東坡居士,是大文學家蘇軾的號。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三人合稱「三蘇」。21歲時即舉進士,政治立場上屬於舊黨,早年和當時的主政者王安石意見不合,又因詩謗之嫌,最後遭到貶謫。晚年新派得勢,打壓舊黨人士,蘇軾甚遠貶於海南島。 別號來由東坡居士的號,便是因為在黃州當任團練副使時而來,他在其居住地附近名為東坡的地方,經營自己的生活,並蓋了東坡雪堂,此後便以「東坡居士」為號。
|
首施兩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姪子,一向和灌夫交好,他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便設法搭救灌夫和他的族人。兩人在景帝面前互相辯論,武安侯毀謗灌夫招聚天下豪傑,分明是存有謀反之心,應該處死;魏其侯則說,灌夫為國家立下許多戰功,是國家的忠臣壯士,不該為了酒醉鬧事這種小錯就處死。景帝聽完了雙方的爭論之後,對如何處罰灌夫仍猶豫不決,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對於景帝行事優柔寡斷很不滿,就對別人生氣的說:「竇嬰只是一個老傢伙,何必為了他而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呢?」後來「首鼠兩端」被用來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
|
深思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思熟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貞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而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
|
心煩慮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煩意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