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41 ms
共 3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
應權通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1>,受國厚恩,荷任2>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3>高位以重罪謗。群寮4>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5>,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6>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于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注解〕
(1) 三省:本指以三事省察...
|
貉一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
|
文字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清朝康熙帝(註1.)動員碩學鴻儒編撰圖書,厚待知識分子,已收攏絡之效。但另一方面也大興文字獄,舉凡對皇帝不敬,對滿州族有所毀謗汙衊的概處極刑。康熙二年(1663),浙江富豪莊廷鑨得明史稿本,補以崇禎史實,完成「明史輯略」,書中涉及清朝忌諱的部分,經人告發後,牽連被處死者達七十四人之多,其中包括寫序的人、書店的人和刻版工等。康熙五十年,戴名世也因所著「南山集」中採用永曆年號,引用方孝標(隸屬吳三桂)的「滇黔紀聞」,而遭夷族。雍正(註2.)時,汪景祺因所著「西征隨筆」有毀 |
不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毀謗、不詆謗。《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
怨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毀謗。《後漢書.卷二二.王梁傳》:「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姓怨讟。」
|
時乖運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運不濟,處境不佳。元.無名氏《娶小喬.頭折》:「爭奈我時乖運拙難前進,幾時能彀朝帝闕受君恩?」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三折:「你時乖運拙遭磨障,你處交友無終始,斷義疏親絕故鄉,將三教惡言謗,怎生得全家富貴,永遠榮昌?」也作「命乖運拙」。
|
責備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求全責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求全責備」係由「求全」及「責備」二語組合而成。
「求全」語出《孟子.離婁上》,「責備」語本《管子.形勢解》的記載,孟子認為:一個人有出乎預料之外而得到的聲譽,也有力求完美而導致的毀謗(即「求全之毀」);正因為毀譽由人而不在己,君子固當不為所惑而行所當行。根據《管子.形勢解》的記載,管子闡釋了明君和昏君的差別︰英明的君主在授人官職時,必定會任用他的長處,而避免任用他的短處,這樣一來,做事自然能夠順利成功;而昏庸的君主不知道人們各有其長處與短處,因此隨意任用,卻又苛求他們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無缺(即「責必備」)。
「求全之毀」和「責必備」便合在一起形...
|
輿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眾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曹人尸諸城上,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稱舍於墓。』」《國語.楚語上》:「近臣諫,遠臣謗,輿人誦,以自誥也。」
|
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或攻訐他人的言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因在制臺跟前,狠狠的說了他些壞話。」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