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微,表示程度不深。如:「姊姊有兒累,媽媽要她先休息一下才溫習功課。」
九刺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phalopholis argus (Bloch and Schneider, 1801)
九刺鮨屬極近似石斑屬(Epinephelus),但最大的區別在於本屬魚類背鰭具有9棘,而後者則有11棘。口裂大,上主頜骨遠遠超越眼後緣,胸鰭遠短於眼後頭長。體暗褐色,有若干不明之橫帶,並密布藍。本種與青星九刺鮨(C. miniata)同具藍色小,但本種具有較多之背鰭軟條(16;後者為15)及鰓耙數(下支16~17;後者13~14),且成魚之體鱗附有小型腋鱗,故可輕易區分之。長可達40公分。
南日本,台灣,印度洋及熱帶太平洋。
棲息珊瑚礁海域,以手釣或蟹網捕捉。部分具毒,屬Ciguatoxin,多見於較熱帶之海域。
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之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實記載永久性測量控制位置之資料圖表,稱為之記。其內容包含該位之成果資料,位置圖及接近路線等。
開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民間信仰中,凡新雕的神像、佛像或紙紮、圖繪的神佛,於完成後,安座奉祀前,所舉行使神像附有神靈的儀式。一般多由道士或法師主導,或請地方首長或年高德劭者持筆,沾混有雞冠血的硃砂,手拿符鏡,以反射的陽光照射在神像上,口中唸咒,先從眼睛開始起,待神像各部位一一過後,儀式便告完成。
導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線測量選定之位稱為導線,或稱導線站。導線通常以木樁釘於地面,樁上釘小釘,作為標誌,樁側編寫號。在柏油或水泥路面,則以刻有十字記號之大帽釘(或小鋼釘)釘入,釘之周圍油漆描繪圓圈,並標註號,以資識別。如導線有永久保存價值者,則須埋石。標石之質料、大小等均與三角之標石相若。若導線位於建築物樓上平台者,則埋設銅標,上刻十字、號、等級、測量機關等。標石埋設後,須測定參考樁及繪製位置略圖,以供查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水畫中綴的景物。通常指人物、草亭、橋等,屬綴性質,不是畫中主角。清.王概《芥子園畫傳.卷四.景人物》:「山水中景人物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無勢。」
2.作為綴用的盆景。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二.草河錄下》:「湖上園亭皆有花園,為蒔花之地,……根枝盤曲而有環抱之勢,其下養苔如鍼,以小石,謂之花樹景。」
分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柱承受一軸向的中心負載P,若P力很小,則當外力移去時,系統恢復原位,稱為穩定;但若P力甚大,則該柱系統產生旋轉而破壞,該系統為不穩定。如圖1所示此柱彈簧支撐,故產生一恢復力矩,若此恢復力矩大於傾倒力矩,則該系統為穩定且會恢復至原位置;若傾倒力矩大於恢復力矩,則讓系統稱為不穩定且旋轉角加大使柱破壞。若P力恆小於臨界負載Pcr,系統恢復到初始位置且θ=0(如圖2所示),柱件處於平衡,當P大於Pcr且θ=0,柱件仍處於平衡,如有微擾力加到臨界負載時,恢復力矩與傾倒力矩相等,此狀態稱為中性平衡,這些平衡關係以P對θ表示(圖3),圖中B為中性平衡與穩定及不穩定平衡的分界稱為分歧,B所需的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動字句。《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他日,公又與遂書,多所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梁書.卷八.列傳.昭明太子》:「字無竄,筆不停紙;壯思泉流,清章雲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主帥對將官名分派任務。比喻選錄用某類人才。如:「新主管上任,便開始將工作。」
帶石斑(石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inephelus coioides (Hamilion, 1822)
主上頜骨超越眼後緣,前鰓蓋具細鋸齒緣,在後下角者僅略見膨大而已。體淡褐色,有褐色斑散布,但分布於各鰭之同色斑較不明顯;體側並有5條略斜之暗色帶,各帶之腹面多呈二分叉。長可達80公分。
琉球,台灣至澳洲;西太平洋區以及印度洋西側均有分布。
棲息內灣岩礁附近及珊瑚礁淺水處。
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