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也",並把"無故從有故",即沒有理由的服從有理由的作為辯論的原則。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範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準,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
公平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相對的也產生學生對於公平的感受,同樣認真的情況下,在不同老師的審核下他們即使學會同等概念,得到的卻是不同的成績,甚至落差甚遠,同樣地,當一個對於學生認真負責的老師,每天付出最大的心力在處理各個事物,卻只能跟一般打卡上班的老師領一樣的薪水,其實這對於教師的心理也會造成極大的不平衡狀態,如此便產生了公平理論,並且具有其重要性。 理論原則在工作場合中缺乏平衡與正義的概念,學者將其稱之為不公平,有就是有失平衡,因此發展出了一套屬於動機論的公平模式,一般而言,不公平感的產生,在於我們對於與自己性質相近者所比較,也就是說,多數人...
以暴制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以暴制暴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同義】1.6 參考書目 以暴制暴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也。」 【釋意】本謂除掉一個壞的,換來的卻是另一個壞的;今則用以表示以暴力去消滅暴虐者。 【由來】殷朝時代,有一個小國叫做孤竹國,是殷湯時所封的。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齊。依據傳統,接替君位的應該是伯夷,但孤竹君卻偏愛叔齊,想傳君位給叔齊。後來孤竹君死了,叔齊想把君位讓給伯夷,但伯夷不授,逃走了,叔齊也不願為君,接著走了,國人便立孤竹...
鍾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出《國風》、《小雅》、《楚辭》為五言詩三大系統。這兩種概括性的劃分法,自有缺點,但鍾嶸的文學思想卻是進步的。他寫書的動機,是為了反對當時『膏腴子弟』旳『庸音雜體』的詩風,和王公縉紳之士品評詩歌是非『混亂』的輿論。《詩品》有評曹操父子,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評曹植詩歌藝術的特色,是『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是一本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一本文學批評名著。 評價後人對他的評價,多在《詩品》的部分。《詩品》最成功之處,應在對各家詩歌風格之論析,往往極其中肯。例如:陶淵明雖置於中品,但其評語不僅備極推賞,而且能說...
風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勢強勁或風勢強勁的地方。《三國演義》第九八回:「汝引三千軍逕到魏兵屯糧之所,不可入營,但於上風頭放火。」《西遊記》第二二回:「像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
福無雙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三.權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指幸福不會接連的來到。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齣:「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卻是真。」也作「福無雙降」。
務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農為業。《儒林外史》第一回:「只有隔壁秦老,雖然務農,卻是個有意思的人。」《紅樓夢》第一回:「他岳丈名喚封肅,本貫大如州人氏,雖是務農,家中都還殷實。」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影戲在臺語稱作「皮猴戲」,是一種將羊、驢、牛皮刻成的人物,以木竹筷黏接操縱,搭配燈光投影和音樂伴奏演出的民俗技藝。目錄1 起源2 製作與演出3 發展現況4 參考書目 起源皮影戲的起源,有埃及與印度兩種說法。主張埃及起源者由於皮影戲偶的臉部皆為側臉、眼睛卻是正眼,與埃及壁畫造型相似,因此認為皮影戲最早出現於埃及,後來傳至由中東、印度而漸漸普及到世界各地。另一說則透過田野調查,主張皮影戲最早起源於中東,大約在兩千年前傳入印度,一千年後隨著印度教的傳播又影響緬甸、爪哇與印尼等地,直到現在仍每天搬演印度教的史詩神話故事。在印度...
了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結、結束。宋.陸游〈秋雨北樹作〉詩:「了卻文書早尋睡,檐聲偏愛枕間聞。」《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卻是一個人做得一夢,了卻一生。」
七上八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2>?」「無。」提撕得熟,口議心思不及,方寸裡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得如此時,卻是個好底消息。不見古德有言:「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師門下如是,佛說一大藏教,盡是這般道理。 〔注解〕 (1) 提撕:佛教徒對古則公案之參究。 (2)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指趙州從諗禪師在接引學人時的公案。他對於這個公案,有兩種答法,一說「有」,一說「無」。主要是適應問話者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答案,期使提問的人不落於知見。(二)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傅欽之1>作中丞,言鄭仲馮。一日,貢父2>逢之,曰:「小姪何過,致起臺章3>?」欽之慚云:「也只三平二滿4...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