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67.01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務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心致力於農事。《國語.周語上》:「是時也,王事唯農是務,無有求利於其官,以干農功,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
2.以農為業。《儒林外史》第一回:「只有隔壁秦老,雖然務農,卻是個有意思的人。」《紅樓夢》第一回:「他岳丈名喚封肅,本貫大如州人氏,雖是務農,家中都還殷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致力從事。如:「世代務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女曹不務奉大將軍餘業,今大夫給事中,他人壹間,女能復自救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耕種事業。如:「士、農、工、商」。漢.鼂錯〈論貴粟疏〉:「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部,物資貧乏,加上被鮮卑攻擊,兵困馬疲,紛紛向塞外逃竄。其中也用「駱驛不絕」形容逢侯部屬離開軍隊,向塞外逃亡的人數眾多,連續不斷。再如《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海恭王...
捨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人民不務農業而從事工、商。#語本《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後用「捨本逐末」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 △「舍本治末」、「捨本就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氣、動怒。如:「有什麼不高興就說出來吧!別嘔出病來。」《水滸傳》第二回:「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業,只愛刺鎗使棒,母親說他不得,嘔氣死了。」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能臣幹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裏,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i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記載,漢文帝時,賈誼見到人民紛紛棄農從商,擔心將來造成糧食不足的問題,於是向文帝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鼓勵人民從事農耕,使每個人都能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讓那些從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蕩不務正業的人從事耕種,這麼一來就會有充足的存糧,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富強安寧,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生活在危懼之中。漢文帝聽取賈誼的建議,就開闢籍田親自耕種,勸導人民務農。「自食其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 (5) 玉堂之壁:翰林院的牆壁。玉堂,北宋太宗淳化年間,賜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後遂...
解甲歸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下鎧甲,回家種田。指軍人退伍後回鄉務農。如:「他跟著部隊東奔西跑許多年,心裡最盼望的是能早日解甲歸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