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75 ms
共 1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面幾何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何學的分科,研究平面上幾何圖形的幾何學,對立體幾何學而言。
|
何樂孔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樂孔卡是將輸入電腦的資料,打製於一張方形的卡片上,以便於電腦能快速將資料轉換成機讀形式。由於是何樂(Herman Hollerith, 1860-1929)最早設計並利用穿孔卡片的方法,達到自動化計算的目地,為紀念他的成就,將此種卡片稱之為何樂孔卡。
在1879年何樂氏受聘於美國人口調查局(U. S. Census Bureau),從事有關人口調查的工作。他為使調查結果的統計工作能快速完成,因此開始利用機器著手設計自動化計算的研究。結果他發明並設計一架列表系統(Tabulating System)。該系統利用電子觸控方式,能感應穿洞的訊號且能將卡片排序。何樂氏並為此設計一張... |
何樂里常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ORTRAN語言中的字元型常數,係由整常數n(n>0)和在其後的H,以及H之後數個字元組成的。
|
吐門‧史立何丁二氏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層流邊界內的非穩態擾動波,一般其波長均遠大於邊界層之厚度,如其最小非穩態擾動波之波長約為7倍之邊界層厚度時,這些波稱之為吐‧史二氏波。
|
數值幾何校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助電腦計算方法作影像幾何校正。採用此種方法時,須使用數值影像資料,或先將類比像片數化後,再依照數學模式,逐步算出各像元正確坐標位置,使能達到規定的幾何精度。
|
幾何類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擬技術之一種,給定一源圖A及變換後的終圖B,及一圖C,試從若干個圖(如下圖之1至5)中找出某圖X,使得圖C變至圖X與圖A變至圖B二者匹配得最好。
|
何氏甕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魚吻長為頭長的1.9—2.5倍,雌魚則為1.8-1.9倍。尾長平均約為體盤寬的1.2-1.4倍。兩眼眶間距狹窄,且距離大於眼徑大小。體盤背部及腹部平滑,體盤背部前緣及吻端及兩背鰭、尾鰭有微小的刺。眼眶邊緣有6-13根刺,項棘約1-5根;尾部有3列以上棘刺。體盤背部呈黑褐色,上有許多黑巧克力色的小點分布,在胸鰭後緣的角落有一對暗色眼點,腹部及尾部有(或無)不規則的灰白色斑點,但胸鰭及腹鰭外緣無分布。吻軟骨接近頭蓋骨;腹部及背鰭前的脊椎骨數為28-29根、38-32根。腸瓣6-7個。交接器有較大的SH(sentinel)及一個扇形開口(rhipidion),內部的輔端軟骨AT-1(accesss...
|
何維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維伯字喬仲,明南海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吏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七年,曾任南海天山書院山長。卒諡端恪。
維伯治學以白沙無欲之學為宗,終身惟主一誠、身體力行。所著有〔陳子言行錄〕、〔天山草堂存稿〕八卷、〔易義禮經辨〕、〔太極圖解〕等。 |
何耶,朵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德國舞者、編舞者。她在帕魯卡(Gret Palucca)的舞校習舞,於1933年開始編創及表演獨舞作品,1935至1936年曾加入魏格曼(Mary Wigman)舞團,表現優異,使她成為1957年魏格曼年舞作《春之祭禮》(The Rite of Spring)中獻祭獨舞女主角角色。二次大戰期間,她的表演生涯達到高峰,可惜戰後面臨德國政治、經濟的巨變,以及較傾向芭蕾的舞蹈環境,未能有所發揮,編創成果亦不理想,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何斯特,路易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作曲家,生於密蘇里州肯薩士市(Kansas)卒於紐約,其雙親為德藉移民。路易斯自幼喜愛音樂,音樂的知識完全靠自修而來,十四歲中學畢業後,更以音樂演奏為生計,在各大小劇場及娛樂場所表演,1916-1925年間,他擔任「丹尼蕭恩舞團」(Danishawn)舞團的音樂指導,開始參予美國現代舞活動,1925-1926年到維也納遊學,隨史圖爾(Richard Stöhr)學作曲,1926年回美國,擔任舞蹈劇場(Dance Repertory Theatre)的音樂指導,與葛蘭姆(M. Graham, 1894-1991)、韓福瑞(D. Humphrey, 1895-1958)、塔米瑞斯巴(H....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