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35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葉落歸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元.貫雲石〈鬥鵪鶉.國色天香套〉:「美眷愛,俏伴。葉落歸秋,花生滿路。」《孤本元明雜劇.王蘭卿.第一折》:「病淹漸折倒的龐兒瘦,但得個夫妻美滿,便是我葉落歸秋。」
佳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的配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日特為兩人成其佳耦,諸公以為何如?」也作「佳偶」。
法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架裟,僧的法衣。菩薩本業經:「被上法服,當願眾生,服聖表示,敏於道行。」也稱為「法衣」。
衲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許顗《彥周詩話》:「頗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類衲子。」
襯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陪伴、伴隨。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既沒個伴們共溫存,更少個僮僕兒相襯搭。」
歎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元.張養浩〈一枝花.用盡我套.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歎吁。」《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三出》:「自從那日,打散鴛鴦,鎮長歎吁。」也作「歎嗟」。
印度法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羅門法的馬努法典為最古老,又採用佛教的達摩法典,行於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間,注重階級制度,將國民分為僧、武士、庶民、奴隸四等。
緇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與道士。因僧穿黑衣,道士戴黃冠,故稱為「緇黃」。
衲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貫休〈湖頭別墅〉詩三首之二:「更無他事出,只有衲僧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京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舞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舞時共舞的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