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泊船瓜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王安石內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狃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慣。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上狃習而知其事,下服馴而安其教。」
言無倫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語無倫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倫次」是指次序、等第。一個人說話沒有次序,顛三倒四,自然是毫無條理,令旁人難以理解。蘇軾(西元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為蘇洵長子。詩、詞、文、書、畫均有名,為文雄渾奔放,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安石,被連貶數州。在黃州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蘇軾在惠州期間,有一位名叫惠誠的僧人,在前往浙東之前來拜訪他。蘇軾想到吳越一帶平日與他交好的僧人,便寫了一封信,列了一份名單,託惠誠順道前去拜訪他們,以解相思之情。信末蘇軾自謙道︰「因為我喝醉了,所以寫來次序混亂,...
青黃不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青黃不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保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王安石所創的新法,令西北沿邊人民代養官馬。凡是願意養馬的,由政府供給馬匹,或政府出錢讓人民自行購買,每年檢查一次,馬有生病死亡的,就負責賠償。此法可加強政府對遼夏的戰力。
均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代王安石變法時所創的一種新法。為政府先制定每年物品的預算,由發運司採購物資,以節省不必要的運費。
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臧、穀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讀書而丟失羊,穀因嬉戲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莊子.駢拇》。後比喻捨棄當做的事,而使得本業受到損失。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詩:「亡羊等殘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孫華〈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穀。」
玩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法律。宋.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誌銘〉:「從容調而聏,史莫玩法。」
義無所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義不容辭」。見「義不容辭」條。01.宋.王安石〈上曾參政書〉:「害有至於死而不敢避者,義無所避之也;勞有至於病而不敢辭者,義無所辭之也。」 
瞻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表示對尊長的瞻仰依恃、嚮往效法。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