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2.9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知識(curriculum knowledge):指教師對整體教學方案的理解。教師本身要瞭解任教科目的課程發展,並且能掌握課程間橫向面及縱向面的安排,也就是教師具有設計、組織與銜接課程的基本知識。4.學科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學科教學知識即教師為進行特定學科的教學,融合學科知識與一般教學知識。指教師針對不同學科內容,將自己任教學科知識加以轉化,進而形成教學的思維與行動,發展出教學方法與策略。5.學習者特性的知識(knowledge of learner and the...
不擇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惡劣方法都會採用。如:「他這人為了達到目的是不擇手段的。」
價值澄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的內在因素,非外在因素。遵守人本原則,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且重視價值選擇的過程。價值澄清的目的在協助兒童察覺、並確定自己與他人的價值,經過問答或是討論的方式,輔導學生在價值選擇的過程中,了解事理的重要性與其社會意義,並分析自己行為與信念,進而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價值澄清方法強調在價值澄清的過程中,非你的或是我的價值觀是正確的,而是要為自己的價值觀做澄清,並付出行動。重視認知、情意、技能與行動的結合。價值澄清法是在價值澄清的過程中從多種價值中做選擇,讚賞、重視、公開自己的選擇,並採取行動,實踐自己的選擇。
團體探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探究法(Group-Investigation,簡稱G-I),由莎朗(R.Sharan)等人於1976年所發展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多樣而廣泛的學習經驗,每組學生自行決定所要學習之內容,並懂得如何組織及進行溝通,然而這樣的學習經驗必先具備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團體探究包含以下四項重點:1.全班是由不同小組集合而成。2.設計多樣之學習任務供小組探究。3.強調學生間主動之溝通。4.教師和小組溝通並引導各小組之活動。G-I包含六個連續階段(consecutive stages),每一階段依研究主題、教師和學生之技巧歸納成一周...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以明顯、不相干的行動吸引對方的注意,而私下採取其他行動以達成原來目的。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定三秦,劫取五國。」《元曲選.賺蒯通.第四折》:「一不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二不合擊殺章邯等三秦王,取了關中之地。」
家族系統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一人之經驗。 經驗家族治療Whitaker是經驗家族治療的先鋒,此學派認為關係重於技術,使用技術的目的為增加個案對自己內在潛能的覺察,並敞開家庭中互動關係的管道。強調諮商師和家族成員之間此時此地的真實互動歷程,而非探索過去。其目的是解除偽裝的面具,讓成員恢復本來的面目,創造彼此間的新關係。 結構家族治療Minuchin是結構家族治療的開創者,此取向的治療目標包含減少個體和家庭失功能的症狀,以及透過修正家庭的互動交流法則,發展更為適合的關係界線,以...
團體角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理不饒人;藉著攻擊,讓大家知道自己的重要性。6. 支配他人:喜歡發號施令,扮演領導、統帥的角色,目的是藉以提醒大家知道自己的重要性。7. 評論是非:以絕對的「對」與「錯」來評論是非,或評論團體外的事件,扮演裁判的角色。喜歡評論是非的人常會妨礙團體的平行溝通,一味的炫耀自己的優越而使他人感到拙劣,容易引起成員間的警戒和防衛。8. 婆婆媽媽:以保護者的姿態出現,常常仗義執言;用意雖好,卻妨害了別人成長。9. 計算專家:這種人非常精明,懂得察顏觀色;他並不是在自然的情況下出現,而是選在最有利的時機推銷自己,他的完美,會使團...
目標設定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ting Theory)的提出者,為洛克(Edwin Locke)。目標設定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而行為者的目標或意圖,則會控制著行為者的行為動作。當成員有一項渴望達成之目標,此目標就具有激勵成員的力量。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通則(1)具體的工作目標,較能指導成員的工作表現。(2)成員所能接受的目標愈具困難度,就會投入愈多的心力。(3)讓成員參與目標的設定,較能提升其工作滿意度。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的啟示(1)應協助成員設定明確的目...
反客為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變被動為主動,或變次要為主要。[例]這齣戲他原來只是個配角,由於表現出色,竟然反客為主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 ),簡稱國中基測、基測或學測(但此名稱易與大學入學的學科能力測驗混淆,應避免使用),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所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學生升學時利用成績供高中職學校參考。目錄1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2 歷史演變3 測驗目的4 測驗科目與題型5 報考資格6 測驗時程與用途7 爭議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