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2.84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文章的作法。即一開頭即說明題旨,接下來繼續發揮。《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教他做『破題』、『破承』、『起講』、『題比』、『中比』、成篇。」
法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法器。道教法師在作法時用來調請五營兵馬或驅煞除祟時使用。也稱為「法索」。
隔靴之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著重點,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
法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道齋醮作法用的祭壇。《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三藏結立法壇一所,焚起香來。」
條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高莖作物的田地裡,在近根處挖溝成行,施肥灌溉的農作法。通常用於甘蔗、小麥、玉蜀黍等作物。也稱為「溝施」。
趨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其所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投其所好」原作「阿其所好」。「阿」或「投」,都有「迎合」他人的意思。人在做事或評斷人物時,經常受自我私心的影響,而有偏頗的想法或作法,甚至會因外在環境的因素而投他人之喜好,看人眼色來辦事。《孟子》書中記載一段有關於孔子弟子宰我、子貢、有若三人對於夫子成就的評價。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智慧和識見都足以瞭解聖人,所以當他們三人在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
泥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術上為複製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四年由英國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發明。作法是將黏土平塗成版,覆於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壓,泥面就陷成陰文。在使用時澆鎔鉛於泥面,即成陽文鉛版。但泥版一經澆鉛,就會破碎,故只能澆鑄一次。
變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成、變為。《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上:「然小行者被他作法,變作一個驢兒,吊在廳前。」《儒林外史》第三回:「會試舉人,變作秋風之客;多事貢生,長為興訟之人。」
耳目更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目一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目一新」原作「耳目更新」。據《魏書.卷一六.道武七王列傳.河南王曜》記載,元鑒擔任齊州刺史時,正值朝廷厲行革新改變初期,各種法制才開始施行。元鑒遵循高祖的旨意,並兼採齊地舊有的習俗,使法則制度規範清楚,且合於禮法。高祖欣賞元鑒的作法,對身邊的侍臣說:「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鑒這麼做,改變舊風俗有什麼難的?」於是下詔書褒揚讚美元鑒,並且將元鑒的作法頒布天下。齊地的人都愛談論此事,都說所見所聞都變得新奇、清新。後來「耳目一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清新的感覺。如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記〉中「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句,是說因...
土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泥土的氣味。如:「從池塘裡釣起的吳郭魚土味很重,最好是以糖醋的作法料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