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錦之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衣錦還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衣錦還鄉」的「衣」作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指身著華美的衣服。錦繡華貴的衣服則是顯貴者的服飾,如《詩經.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錦衣狐裘,十分有威儀的樣子。後來在《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中,韓生勸項羽建都關中,項羽拒絕了,並回答:「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如果不回到故鄉,就好像穿著錦衣在夜裡行走,榮顯不為人知。所以「衣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傳主柳慶遠(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東解人。齊時為魏興太守、襄陽令。後蕭衍起兵,柳慶遠為之運籌帷幄,受到信任。建國後重用...
|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學者鈴木正夫經過研究得出了郁達夫是被日本憲兵下令殺害的結論(專書《蘇門答臘的郁達夫》),但由於鈴木拒絕公布據說私下承認參與此事之日本憲兵的具體個人資料,所以學術界尚無法將此說法當成定論。郁達夫享年五十歲。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文學觀點 郁達夫的作品帶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淪》,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
|
心非口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就煉出了白銀。程偉想盡辦法討好妻子,要她傳授祕方,但因為她認為程偉的資質不適學習此術,所以嚴加拒絕。程偉便起了歹心,準備以暴力使她屈服。其妻得知後告誡他說:「道術只能傳授給合適的對象,遇上這種人,就是路上偶然相遇,也可以傳給他。如果口中說的一套,心思卻充滿邪念的人,縱然把我逼死,我也不會傳的。」但程偉並沒有就此放棄,仍是苦苦相逼,結果把妻子逼瘋而死。此處原文中的「口是而心非者」,指的是口中說一套,心中卻是充滿邪念的人。另外在《抱朴子.內篇.微旨》亦見「口是心非」一語,原文內容則是表述某些人不做善事,喜好殺戮,而且嘴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另外一套。這些都是種罪過。後來「口是心非」演變為...
|
剷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衛兩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
|
京都議定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署此議定書,但2001年時,美國政府以「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義務」之藉口,拒絕批准。 近期發展2005年時,為了完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議定書允許採取下列四種減排方式:1.兩個已發展國家間可進行排放額度買賣之「排放權交易」,意即難以完成削減任務的國家,可以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買進額度。2.以「淨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意即從該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3.採用綠色開發機制,促使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4.採用「集團方式」,如歐盟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採取有...
|
拒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拒絕並加以斥責。如:「本想他會一口答應的,誰知卻惹來一頓拒斥。」
|
婉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婉言拒絕。如:「好友幾次邀他同遊歐洲,他總是婉辭以謝。」
|
不列顛戰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在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後,希特勒便著手對付歐洲北部的英國。德國為了避免與英國開戰,於是在1940年6月向英國發出妥協的要求,但最後遭到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拒絕。因此,德國制訂了針對英國的海獅計畫,務求對英國進行登陸作戰。作戰擬訂以步兵登陸英國南部,並深入及佔領倫敦,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繫,從而一舉佔領英國。但此次作戰需要首先殲滅英國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陸行動的順利。因此,德意志帝國元帥戈林便受命殲滅英國的空軍。希特勒及德國最高統帥部把此次行動的最早日期定於8月5日,代號為「鷹襲」。在8月6日,戈林才把進攻日期正式定於8月12日...
|
一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注解〕
(1) 噎:音|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 絕:拒絕。
(3) 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4) 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
一勞久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當拒絕,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給予適當的處理,以遏阻邊境戰亂的發生。後來「一勞永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經過一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