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束。《集韻.上聲.獮韻》:「搌,束也。」
事半功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指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名乘。 (2) 倒懸:人兩足倒掛,比喻極為困苦。
刑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束犯人、逼問口供或執行刑罰的器具。如手銬、腳鐐、夾棍等。[例]這家陳列館陳列許多古代的法庭刑具,令人看了不寒而慄!
高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足於直立的木棍上行走的遊戲,舊稱為踏蹺。也作「高趫」。
井中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限制。虛,指空間而言。 (3)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4) 束於教:受到本身所學的束
第二把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次於領導權威地位的人。如:「第二把手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是難免會受到一些束。」
低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垂頭喪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送窮文〉(據《全唐文.卷五五七.韓愈》引)1>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草為船,載糗輿粻,牛繫軛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塗。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挈儔,去故就新,駕塵彉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
欺人自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欺欺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代時,禪宗出現了一派禪者,他們打著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名號,卻不講經教、不從師訓,以為是脫去文字的束來說禪,其實所談論的都只是些淺薄無根的空話,卻自認為繼承了禪宗的正統。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滿這一派禪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門文字禪》中認為他們讓「佛祖之微言,宗師之規範,掃地而盡也」。禪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
蓬蒿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困居草野,終其一生的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宋.賀鑄〈小梅花.虎手〉詞:「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
行動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種物理現象的慣性作用,應用到個人生活中就會成為惰性,觀念容易僵化;引用到組織上就會成為組織的一種束,某些企業組織自滿於現有成就而不思突破與創新,沿襲固有的成功經營模式,最終走向衰亡的命運。在教育界的學校人員受到過度保護,其行動慣性比企業界更為嚴重,而且學校又不像企業有強大競爭壓力,隨著生育率的降低,教育改革的倡導以及家長選擇學校的呼聲,倘若學校人員仍停滯不前,學校可能得面臨退場的命運。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動慣性英文關鍵字:active inertia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