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96 ms
共 5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初發芙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3) 顏:顏延之(西元384∼456),字延年,南朝宋琅邪臨沂人。少孤貧,好讀書,無所不覽。入宋,初為太子舍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世稱顏謝。
(4) 錯彩鏤金:指雕繪工麗或形容詞藻華麗精美。見「錯彩鏤金」。
|
展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流轉遷徙。漢.無名氏〈飲馬長城窟行〉:「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
貝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在新石器文化階段所遺留的遺跡,常包含骨角器、石器、貝殼、陶器或獸骨等。藉這些遺物,可推測當時文化進展的程度與人種分布、遷徙情形,作為重建史前人類生活的重要依據,臺灣的圓山貝塚即是一例。
|
造極登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登峰造極」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袪練1>神明,則聖人可致。簡文2>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3>?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注解〕
(1) 袪練:淨化磨練。袪,音ㄑㄩ。
(2) 簡文:即東晉簡文帝司馬昱(西元320∼372),字道萬。元帝少子,封琅邪王,後徙封會稽王。廢帝太和元年為丞相,而無建樹,大權歸桓溫。後桓溫廢廢帝,改立昱。在位期間,留心典籍,長於清談。在位二年,廟號太宗。
(3) 不:同「否」,表詢問之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郭澄之〈郭子〉(據《續談助.卷四.殷芸小說》引)
|
沈佺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中,張易之兄弟被殺,沈佺期被牽連流放州崇山,後又遷台州錄事參軍。鄭振鐸先生曾評說:「沈宋之詩,至流徙後而尤工。佺期在州諸作,象《三日獨坐州思憶遊》、《州廨宅移住山間水亭》、《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答魑魅代書寄家人》諸篇,皆出之以五言排律,而於沉痛鬱結之中,不失其流麗疏放之體。《答魑魅》一篇,長至十二韻以上,尤為當時罕有之作。」 著作原有文集十卷,現已亡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觀點沈佺期所做之作品多為歌舞昇平的應制詩,風格綺靡,陳宮體詩風。 評價初唐時期的沈佺期是一位偉大的詩律家兼詩人,與宋之問齊名的他,兩人確立...
|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ㄝˋ。
(2) 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時軍...
|
如循一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出一轍」之典源,提供參考。 ◎1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1>,而晚謬2>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3>而輕敵也。關羽4>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醜於萬眾之中。及攻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禽,以敗大事。西魏王思政5>鎮守玉壁,高歡連營四十里攻圍之,饑凍而退。及思政徙荊州,舉韋孝寬代己,歡舉山東之眾來攻,凡五十日,復以敗歸,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為行臺治所,致書於崔猷,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潁川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
|
若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出一轍」之典源,提供參考。 ◎1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1>,而晚謬2>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3>而輕敵也。關羽4>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醜於萬眾之中。及攻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禽,以敗大事。西魏王思政5>鎮守玉壁,高歡連營四十里攻圍之,饑凍而退。及思政徙荊州,舉韋孝寬代己,歡舉山東之眾來攻,凡五十日,復以敗歸,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為行臺治所,致書於崔猷,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潁川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
|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
水乳相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