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孳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長。《晉書.卷五六.江統傳》:「始之時,戶落百數,子孫孳息,今以千計,數世之後,必至殷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易、變遷。《說文解字.辵部》:「迻,遷也。」《楚辭.劉向.九歎.遠遊》:「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
眾望所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祀夏配天,校績論功,有足稱矣。然而抗滔天之巨寇,接彫弊之餘基,威略未申,尋至傾覆。昔宗周遭犬戎而東,有晉違獷狄而西遷,彼既靈慶悠長,此則禍難遄及,豈愍皇地非奧主,將綝允材謝輔臣,何修短之殊途,而成敗之異數者也?」
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客家人的別稱。參見「客家人」條。清.黃遵憲〈送女弟〉詩:「中原有舊族,遷名客人。」
沈葆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格限制“鑄戶”、嚴禁私開私販鐵斤及嚴禁竹竿出口的舊例。這些改革的目的是:使大陸人民得以向臺島自由遷;打破臺島西部濱海平原所謂“山前”與東部“山後”間的人為壁壘,使漢族居民與土著居民間得到往來交流的自由;打破臺島內經濟生活中的限制,使人民的物質生產與物資流通得到自由,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臺灣行政體制的改革在艋舟甲創建臺北府;增設恒春、淡水兩縣;改原淡水廳為新竹縣,將噶瑪蘭廳改為宜蘭縣。 加強軍事防禦建設新式炮臺、購買洋炮及軍火機械,購買鐵甲艦,練水雷軍等等 參考書目沈葆楨,1998。《沈文肅公政書》。南投:臺灣省文獻...
家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人,多指家長以外的親屬。《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有司請廢王后脩,王勃以家屬處房陵,上許之。」《三國演義》第三回:「紹復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指農民。《說文解字.田部》:「甿,田民也。」《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以樂昏擾甿,以土宜教甿。」《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之徒,才能不及中人。」
鄒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鄒族(Tsou)2 分布3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4 收成祭(Homeyaya)5 凱旋祭/戰祭(Mayasvi)6 成年禮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鄒族(Tsou) 分布鄒族最初的居住地區較廣,後來從玉山附近向西遷,繞經嘉義一代平原而到達阿里山的溪谷中。大致分布於嘉義縣、南投縣、高雄縣等地。(註一P.028)(註二P.32)(註三P.025)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 收成祭(Homeyaya)收成祭是屬於家族性的祭典,在每年的小米收割完後舉行,大約在七、八月左右。收成祭主要祭祀小米神,目的是感謝小米神對農作的照顧,並藉...
匈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後來北匈奴陸續西遷,進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逐末捨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