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9.79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抗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戰期間,為鼓舞士氣,同仇敵愾而譜的愛國曲。
民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民間普遍流行,表現各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富原始、純樸的鄉土風味的曲。也稱為「民」。
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兼具音樂、唱、舞蹈的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傳統民間舞。歷史悠久,流傳廣泛。起源於農業勞動生活。秧原指農民插秧、耕耘勞作中所唱的,後發展成一種載載舞的表演藝術形式。《秧》一詞最早見於清代記載。《遼陽縣志》稱,元宵燈節「龍燈、高蹺、獅子、旱船等沿街跳舞,俗謂之秧」,有人認為與古代《鄉人儺》儀、舞隊及《英》有某些淵源關係。清代《秧》最盛,農村、城鎮已廣泛流傳,多以舞隊形式出現,鑼、鼓、鈸、嗩吶齊鳴,幾十人甚至千百人的秧隊揮臂作舞,歡聲鼎沸,萬人空巷。「秧小隊鬧春陽,轂擊肩摩不暇狂」,「畫鼓秧不絕聲」、「如蟻游人攔不住」等清人詩句,描述了這種盛況。清人陸又嘉《燕九竹枝詞》:「早春戲館換新裝,半雜秧侑客觴」可知《秧...
舞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使用在英國倫敦東區的術語,被用來暗示一種廉價的舞表演,以招攬猶太旅客為主。許多的表演是在米爾安得(Mile End)的老天幕劇場(The Old PavilionTheatre)演出,表演的內容是將獨舞者與喜劇演員同台在一起跳《先令或財寶舞》(Schilling or Schatz);約瑟夫雪曼(Joseph Sherman)是當時有名的舞者及丑角,他在商業路(Commercial Road)的大皇宮(Grand Palais)演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小型的舞劇。一般以通俗的舞、生動的臺辭,和輕鬆、活潑的方式來娛樂觀眾,西元一八五○年由法國最先倡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謠、小調。
五子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篇名。夏太康失政,兄弟五人述大禹之戒而作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葬禮中引紼而唱挽的人。《水滸傳》第二一回:「我便先還了你招文袋這封書,歇三日卻問你討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討挽郎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村的謠。唐.白居易〈小庭亦有月〉詩:「村與社舞,客哂主人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