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詠女祭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古埃及首席「詠女祭司」為寺廟從僕,她以豎琴伴唱,或以叉鈴跳舞(叉鈴係由許多鐵片或小鈴套在叉形框架上,搖之即發出響聲,為祭典使用的樂器)。作為神秘之神太陽王的女祭司,她通常是生於王室,為較低階層寺廟年輕祭司入門儀式的指導者。她是向司陰府之神歐色利斯(Osiris)唱讚美詩的尊嚴婦女們的領導者,由月亮之神的丈量者輔助,他們丈量為歐色利斯所準備的神秘屋宇舞台。在三大宗教中心之一的阿比都斯(Abydos),典禮以靜默開始,如同平常在敬拜其他諸神時的儀式,開始時沒有唱者、管弦樂者或大抱琴彈奏者在唱或演奏,這是哀傷的靜默,亦僅是一種莊嚴肅穆的舞蹈動作。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詠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詠學校為中世紀歐洲的教會學校之一,主要教學內容為教會音樂與〔聖經〕。詠學校的建立約在西元四世紀時,由教皇塞爾維斯特(Pope Sylvester, 314~336)在其大教堂(cathedral)內首先成立,旨在為羅馬城內的教堂培養手及能閱讀〔聖經〕者。五二七年時,托列多(Toledo)宗教會議(council)中,對於此類詠學校予以認可。
  教皇大格里高里(Gregory the Great, 540~604)對於對於詠學校(Schola Cantorum)制度的建立,功不可沒;他確立了詠學校的標準,在學校中學習者一方面接受唱方面的訓練,另方面則接受拉丁文及閱讀...
神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魏晉民間祭祀舞蹈。《古今樂錄》載:「《神絃》十一曲:一曰《宿阿》,二曰《道君》,三曰《聖郎》,四曰《嬌女》,五曰《白石郎》,六曰《青溪小姑》,七曰《湖就姑》,八曰《姑恩》,九曰《采菱童》,十曰《明下童》,十一曰《童生》。」祭祀的神靈為具有地方性的小神,如酒神、水神、花神、女神等,今已不甚可知。其中第六《青溪小姑》為祭祀吳秣陵尉蔣子文之第三妹女姑的舞,南京附近有其廟宇。極美:「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日暮風吹,葉落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
市立鶯工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音樂與手語的一種表演形式。配合音樂的旋律,將詞的含意用手語表現出來。如:「她因深諳手語,舞蹈基礎又好,所以表演手語十分精彩。」
哀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名詞。希臘悲劇中,一種在合唱隊及演員之間的對話及哀悼詩。如同在艾斯奇勒斯(Aeschylus)的《祭奠者》(Chorphoroe)一劇中第一段間奏期間,主角們跪在阿卡曼儂(Agamemnon)的墓前,並且訴說回想他的生前事蹟、不幸遇害以及未來的復仇計劃。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佐渡島舞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伎類型名。左渡島舞伎(Satoshima kabuki)為〈遊女舞伎〉的一種。在京都六條一地經營傾城屋的主人佐渡島氏,學當時流行的舞伎踊,將自己屋下的遊女組成遊女舞伎團,於慶長中期(1596-1615)期間經常在四條河原(Shijoukawara)設立舞台公演。自稱為「芝居能」(Shibainou),內容與阿國舞伎極類似,是以舞為中心,其特色是加上囃子三味線(Hayashishamisen)音樂演奏。據傳說最初教授遊女們技藝者是在佐渡島坊名為與三郎(Yosaburou),於是便取其名為佐渡島家。其後又分為佐渡島傳兵衛家和竹島天竺左衛門家兩派系。據推測在寬永六年(1630)政府下令...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二卷》1960、戶板康二編《舞伎鑑賞入門》1959、吉原健一郎等編《江戶東京年表》1993。
相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臺灣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場合,互相酬唱應和的民間謠。詞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常逐句押韻,內容多表現男女之間相互歡愛的情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眾以寫信或打電話方式,要求電臺播放或演唱者演唱自己所選擇的曲。如:「本節目開放現場叩應,讓聽眾點。」
客家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興寧、梅縣一帶,用客語所呈現出具有山特色的演唱和戲劇表演。其唱腔與曲調以客家山、小調為基礎,後吸收廣東漢劇音樂和梅縣民間音樂,再配合劇情,可以在舞臺上表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