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典籍。龍樹著。後秦鳩摩羅什譯。四卷,二十七品,四百四十六頌。內容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沒有真實存在的體性。為大乘佛教中觀派最重要的著作。除漢譯本外尚存有梵本及藏譯本。也稱為「中觀論」。
金匱要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代張機撰,晉王叔和編次,二十四卷。內容說明雜病的治療原則。以金匱表祕藏的要籍以表此書的價值與重要。自宋以來,醫家奉為典籍,與《素問》、《難經》並重。
大日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唐善無畏、一行合譯,七卷。全名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佛教密宗的要籍,以大日如來為崇拜中心,後隨空海和尚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真言宗的主要經典。
大乘經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佛教中談論成佛之道的經書典籍。如:「傳說佛教的大乘經典是從龍宮中取得的。」
銷患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患未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易經》是古代的卜筮書,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
切韻指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元劉鑒撰。全名為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以四聲等子一書為藍本加以變革,列出十六攝二十四圖;又縱列二十三行,以統括三十六字母,與韻鏡同。為研究宋、元間語音變化的重要典籍
大智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一百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釋書。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但現代學界多不接受這種說法。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中國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簡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二十四卷。主要闡明三乘漸次修行的法門,分為下、中、上三士道,將佛教理論結合止觀修行。為西藏格魯派的根本典籍。另有簡本《菩提道次第略論》。廣論和略論都有漢文譯本,前者由法尊法師翻,後者則法勇法師譯。
略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法相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