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81.3482 ms
共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拜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後用以諷刺諂媚有權勢的人。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
|
徙日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庶人,後遭賜死。
(2) 孫秀:?∼西元301,字俊忠,西晉琅邪人。初為琅邪小史,累官於趙國,以諂媚自達。後受趙王倫寵信,與倫謀廢賈后,逐惠帝。倫篡位,以秀為中書監、驃騎將軍,儀同三司。秀貪淫逐利,多殺忠良,以逞私欲。後齊王冏等三王起兵討之,秀與倫俱見誅。
(3) 喋喋:私下談論。
(4) 先唱:率先倡導。唱,通「倡」。
|
尸鳩之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尸鳩,布穀鳥。相傳布穀鳥在哺育群雛時能平均如一。語本《詩經.曹風.鳲鳩》:「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漢.毛亨.傳:「鳲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比喻人君以公平的態度對待臣民。《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唯陛下垂尸鳩之平,絕邪諂之論,無令愚臣結恨三泉。」也作「尸鳩之仁」。
|
怨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結於心中。《墨子.親士》:「怨結於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正士懷怨結而不解,猾吏崇姦軌而不被坐。」
|
咢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直言。《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睮睮諂夫,咢咢黃髮,如何我王,曾不是察。」也作「愕愕」、「鄂鄂」、「諤諤」。
|
伊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的樣子。漢.趙壹〈刺世疾邪賦〉:「伊優北堂上,抗髒倚門邊。」
|
扭是為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顛倒是非,硬將正確的說成錯誤的。《孤本元明雜劇.活拏蕭天佑.第一折》:「誰不知諂佞人是你一個王樞密,你如今扭是為非。」
|
殫誠畢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其忠誠信實,竭其智識謀慮。《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傳.太祖孝慈高皇后傳》:「不好諂諛,不信讒佞,耳無妄聽,口無妄言,不預外事,殫誠畢慮以事上。」
|
諛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好、諂諛的言詞。漢.桓寬《鹽鐵論.國病》:「林中多疾風,富貴多諛言。」《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內聽驕婦之失計,外信讒邪之諛言。」也作「諛詞」。
|
阿意順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二.漢人規戒》:「漢人於交友故舊,動存規戒,其不肯阿意順旨,以陷於非義,此風凜然可喜。」也作「阿諛順旨」、「阿諛順意」。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