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科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科舉中試的年分。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三五三.禮部.貢舉》:「所挑近省舉人科分,有遠至三十五六年者;而遠省科分,最久總不過二十餘年。」
三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科舉考試須經三次,稱為「三場」。《西遊記》第九回:「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長安應試。」
2.科舉考試的第三場。《明史.卷七○.選舉志二》:「初設科舉時,初場試經義二道,四書義一道;二場,論一道;三場,策一道。」
號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科舉考試的試場。通常分隔小屋數千間,按千字文編列號數,如天地玄黃之類。也稱為「號舍」。
舊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制度。如:「科舉舊制已在清末廢除了。」
河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河津又名龍門,相傳魚躍過此即成龍。見《太平御覽.卷九三○.鱗介部.龍引三秦記》。後世因用以比喻讀書士子通過科舉考試。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四齣:「蚤是你到了河津,我留下空庭。」
應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加科舉考試。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如今七國爭雄,都下招賢之榜,您孩兒稟過父親母親,待和哥哥同去應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元來宋時宗室自有本等祿食,本等職銜,若是情願讀書應舉,就不在此例了。」
五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稱恩、拔、副、歲、優五種貢生。
禮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以後指禮部,或禮部所舉行的科舉考試。唐.杜甫〈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科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科舉考試的試場。《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朕欲博求俊彥於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
趕搶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考試時,在考場外面臨時擺攤,出售文具或書籍、古玩,並代替考生謄寫三代履歷的行業,稱為「趕搶攤」。《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一路打從淮清橋過,那趕搶攤的擺著紅紅綠綠的封面,都是蕭金鉉、諸葛天申、季恬逸、匡超人、馬純上、蘧駪夫選的時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