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4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黃宗羲〈朱人遠墓誌銘〉:「嗟乎!人遠悲天憫人之懷,豈為一己之不遇乎!」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續不斷。 (6) 流矢:飛箭。 (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回轉。 (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順從、順服。唐.柳宗元〈封建論〉:「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於我也。」
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一意孤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主人策劃計謀、奔走效力的人。 (5) 造請:登門拜訪。 (6) 請:請託。 (7) 一意:一己之見。
貢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進奉或贈與。《荀子.正論》:「稱遠邇而等貢獻,豈必齊哉?」《國語.吳語》:「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2.對公眾有所助益。如:「電話的發明是偉大的貢獻。」
3.付出。如:「他應聘回國,準備貢獻所長。」
臆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主觀的意思推測、揣度。[例]這件事未經證實,不可憑一己的臆測妄下斷語。
水深火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黃宗炎《周易象辭.卷一四.革卦》:「于是又有聖人者出焉,見水深火熱,顛連无告,起而去其殘賊。四海之民皆信其志之在興大利、除大害以救斯民,而不在一己之居處服食也。」
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陳天祥〈論盧世榮姦邪狀〉(據《元文類.卷一四》引)1>竊惟御史臺受國家腹心之寄,為朝廷耳目之司,選置官僚,扶持國政,肅清風憲,鎮遏姦邪。卑職等在內外百司之間,伺察非違,知無不糾,非於人有宿讎私怨,而懷報復之心也。……今盧世榮欲以一歲之期,將致十年之積,危萬民之命,易一己之榮。廣邀增羨之功,不恤顛連之患,期錙銖之悉取,帥上下以交征。視民如讎,為國歛怨。……宜將本人移置他處,量與一職,待其行事果異於前,治政實有成效,然後陞用,未以為遲。不使驟專非分之任,無令致有橫侈之權,則朝廷無將來後悔之患,本人無阿合馬喪家之禍。君父臣子之間,上下兩全其美,非惟國家之幸,實亦本人之大幸也。 〔注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