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量詞:(1)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2)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3)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4)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5)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6)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褚士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譯及各種 文字工作,偏好冷凍伏特加學習語言和耗體力的運動。對於上班族來說,旅行是奢侈的享受,更是一年一度最教人期待的大事,因為一般人沒錢、也沒閒,只有趁著一年7天、10天的年假,脫離煩悶的工作環境,一圓海外旅遊的夢想。不過,對於褚士瑩來說,生活是與旅行畫上等號的,不必等待一年7天的年假,也不需要精打細算荷包的經費,反正他的工作就是必須旅行。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多數人在面對現實生活時,總會把夢想埋在心裡的最底層。希望環遊世界的人,會告訴自己:「等我退休,存夠錢了,再來圓夢吧!」這一股總是無法實現的夢想,讓很多人老覺得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曾遭受挫折,後遇類似狀況就變得膽小如鼠。如:「他因曾經考試不及格,被化學老師罰站,所以只要一聽到要考化學,就直冒冷汗。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也作「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哽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心難過、悲泣,不能成聲。[例]她說到傷心處,一度哽咽,讓在場的人也覺得辛酸。
據理力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李寶嘉.文明小史︰「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實在下步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2.釋義 據︰依據,憑藉。力爭︰盡力爭得。 3.用法 指依據道理,竭力維護自己方面的權益、觀點等。 4.義近.義反 義近 仗義執言、力排眾議、舌戰群儒 義反 無理取鬧、強詞奪理、理屈詞窮 5.例句 為了我們學生的權益,一定要在一年一度的校務會議上據理力爭。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吐蕃本是中國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早就和中原的漢人有往來,唐朝時的接觸亦頗為頻繁,太宗貞觀年間,更與唐宗室通婚和親。安史之亂後,唐的國際地位出現了變化,西南防務無暇顧及,自此邊疆民族常乘機侵擾邊境。代宗廣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長安,使代宗東逃至陝州,後在郭子儀的領兵抗禦下,吐蕃雖然退兵,卻仍時常威脅京畿重地及隴右、劍南諸地。大曆十二年,吐蕃又來犯,朝廷派崔寧應戰,告捷,據史書載:「破吐蕃十萬,斬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韓雲卿〈平蠻頌〉一文即記此事。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6) 宮人:宮女的通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法度、常規。如:「常軌」、「步入正軌」。《淮南子.原道》:「是故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宜,不易其常。」
腦滿腸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腦滿腸肥」原作「腸肥腦滿」。根據《北齊書》記載,琅邪王高儼很得武成帝和胡后的寵愛,受到的待遇和他的哥哥─也就是後來的北齊後主高緯相同,並且擔任重要官職,甚至武成帝還一度想要改立他為太子。這在在都讓太子高緯感到不是滋味,以致即位後就開始削減他的官職和權力。高儼對此當然也不滿,身邊的親信乘機進言說這一切都是士開從中挑撥造成的,於是設計殺了士開。這時身邊的人又逼迫他領兵造反,結果就和朝廷形成對峙的局勢,經過幾次交涉不成功,最後後主請左丞相斛律光出來調解。斛律光強拉高儼來到後主面前,代為請命說:「琅邪王年紀輕不懂事,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事也不想,什麼事也不做,言行舉動輕浮,長大後就不會這樣了,希望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