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量詞。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醍醐灌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澈底醒悟。《西遊記》第三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是醍醐灌頂,甘露滋心。」《紅樓夢》第六三回:「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噯喲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亦可比喻令人感到清涼舒適。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定是老虎了,老虎可能就要來了,你快去把弓張起來吧!」獵人從樹上下來,張好窩弓。剛要登上大樹時,聽到一聲狂叫,從山下竄上來一只猛虎,他的前腳觸動了窩弓的機關,「咻」的一聲,弩箭射中猛虎的心窩,只見他狂跳了幾下,就倒在地上死了。倀鬼們聽到猛虎的哀叫聲,紛紛跑回來伏在老虎身上號啕大哭,傷心地說:「是誰把我們的將軍害死了!」馬拯聽了,不由得大怒,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手裡,還要為他痛哭,難道做了鬼還不開竅嗎?」 近似詞助紂為虐、助桀為虐、為虎傅翼...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如荼如火注音︰ㄖㄨˊ ㄊㄨˊ ㄖㄨˊ ㄏㄨㄛˇ漢語拼音︰rú tú rú huǒ釋義︰即「如火如荼」。見「如火如荼」條。 01.清.查慎行〈人日武陵西郊閱武〉詩二首之二:「如荼如火望中分,鼓角鐃鉦一路聞。」 02.《孽海花.第二九回》:「霹靂一聲,四方響應,正我漢族如荼如火之國民,執國旗而跳上舞臺之日也。」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躊躇滿志」來形容庖丁解牛後的心境,後來就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怡然自得地感到心滿意足的樣子。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噤,閉口不作聲。「噤若寒蟬」指像寒冷季節時的蟬,一聲不響。比喻不敢說話。語本《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2.《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苦於自己在他背後,等閒望不著他的面目,就待一步一趨的趕上借問一聲,不想他愈走愈遠。」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的就是一則臨濟開示弟子的故事。曾經有僧人問:「什麼是佛法大意?」臨濟就舉起拂子,先是身旁的僧人大喝一聲,接著他就打下去。又問,臨濟就又舉起拂子,身旁僧人又喝,他也喝。又要再問,臨濟就又打下去。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當頭棒喝」,用來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結合韻:共二十二種,如「ㄧㄛ」、「ㄨㄢ」、「ㄩㄣ」等。 聲調國音中有四個不同的聲調,分別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陰平(一聲)[55:]高平調,高而平的音。陽平(二聲)[35:]上揚調,由中高升到最高。上聲(三聲)[214:]降升調,先降到最低後再升高。去聲(四聲)[51:]下降調,由高音快速下降到最低。 參考資料(註一)鄭美珠編:《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紅葉文化,2008年6月初版。頁27-39。(註二...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遊刃必有餘地」來形容庖丁運使無厚之刃的自由揮灑,比喻處理世事,已臻得道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遊刃有餘」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