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鶯出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的歌聲,宛轉清脆,悅耳動聽,如黃鶯在山谷間鳴叫般。《老殘遊記》第二回:「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挑動、彈動弦索樂器的用具。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音符號而成的,另一類是由形聲字改換音符而成的。轉注字和形聲字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採用的也是標音的一形一聲的結構方式。梁東漢甚至大膽地指出所有轉注字都是形聲字,而形聲字不一定是轉注字。李孝定《漢字史話》亦雲:「轉注字也是表音文字,它本身原就是形聲字,不過是為了特殊目的,所造的一小撮形聲字而已。」 而文中所謂的「特殊目的」,即「古今音殊、和方言音殊,而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區別字」。向夏就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提出的兩類轉注字加以舉例。由像形字加注音符號而構成的轉注字如「𤈦」「火」二字-說文解字十篇上火部:「火𤈦也。...
遊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遊刃必有餘地」來形容庖丁運使無厚之刃的自由揮灑,比喻處理世事,已臻得道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遊刃有餘」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音響亮清澈。如:「宏亮」、「嘹亮」。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則聽的語如鐘,喝一聲響亮春雷動。」
措手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發生太快,來不及還手應付。《水滸傳》第九回:「林冲看他步已亂了,被林冲把棒從地下一跳,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一跳裡,和身一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膁兒骨上。」《三國演義》第五○回:「寧大喝一聲,顗措手不及,被寧手起一刀,翻身落馬。」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消滅。”謝石、謝玄得到苻堅答應後撤的回音,迅速整好人馬,準備渡河進攻。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來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來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這時候,朱序在秦軍陣後叫喊起來:“秦兵敗了!秦兵敗了!”後面的兵士不知道前面的情況,只看到前面的秦軍往後奔跑,也轉過身跟著邊叫嚷,邊逃跑。苻融氣急敗壞地揮舞著劍,想壓住陣腳,但秦兵像潮水般地往後湧來,哪裡壓得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裂開。如:「水桶迸了一道縫兒。」《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聽格喳的一聲,那來棍迸為六段。」
端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細察看。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端詳這文冊,那廝亂綱常當合敗。」《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取過來仔細端詳過一回,罵了一聲:『胡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急促或有節奏的聲音。如:「欻的一聲」、「欻欻的腳步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