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內小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晉.杜預.注:「豎,左右小吏。」《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人假如不能信實,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西遊記》第一回:「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易造成團體中「領導者效應」(leader effect),使少數人容易占據發言空間。主持人必須在不傷及成員尊嚴的原則下,促使團體成員來表達意見3. 透過催化技巧的運用,鼓勵沒說話的團體成員來發言,並觀察其行為和語言上的線索,以免造成免強與尷尬等場面4. 呈現冷場時,主持人不應太過緊張,應視此為一種具有意義的情感表示,適度運用技巧來移轉場面5. 受訪者往往會反轉角色,詢問主持人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只是在澄清研究目的,研究者可以直接回答;如果這些問題是一種避免表達自身感受的轉移注意力策略,則研究者應運用技巧(如:重述、澄清...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件事讓地方父老稱頌不已。劉寬當官後,對待下屬也相當寬容。如有犯錯,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舉兩全注音︰| ㄐㄩˇ ㄌ|ㄤˇ ㄑㄩㄢˊ漢語拼音︰yī jǔ liǎng quán釋義︰猶「一舉兩得」。見「一舉兩得」條。 01.《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 02.《西遊記.第五四回》:「一則不傷了他的性命,二來不損了你的元神;這叫做『假親脫網』之計。豈非一舉兩全之美也?」 參考詞語︰一舉兩利注音︰| ㄐㄩˇ ㄌ|ㄤˇ ㄌ|ˋ漢語拼音︰yī jǔ liǎng lì釋義︰猶「一舉兩得」。見「一舉兩得」條。 01.宋.蘇洵〈衡論議法〉:「夫使有罪者不免於困,而無辜者不至陷於笞戮,一舉而兩利,斯智者之為也。」 參考詞...
適可而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恰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例]適可而止的玩笑,既可不傷感情,又可增加生活的情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貶抑、謙退。《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傳》:「未有損己而不光大,行非而不傷敗。」《晉書.卷三七.宗室傳.安平獻王孚傳》:「孚性至慎。宣帝執政,常自退損。」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曰:「後世皆言文帝治天下幾至太平,其德比周成王,此語何從生?」向對曰:「生於言事。文帝禮言事者,不傷其意,群臣無小大,至即便從容言,上止輦聽之,其言可者稱善,不可者喜笑而已。言事多褒之,後人見遺文,則以為然。世之毀譽,莫能得實,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或至以無為有。……」向以為如此。及世間言文帝小生於軍中,長大祭代東門外,使者求得之,因立為代王,徵當即位,後期,日為之再中,集上書囊,以為前殿帷,常居明光宮聽政,為薄太后持三年服,治天下,致升平,斷獄三百人,粟一升一錢:凡此十餘事,皆俗人所妄傳,言過其實,及傅會2>,或以為前皆非是,如劉向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三九.蜀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的輕刑。因其僅剃去毛髮而不傷肢體,故稱為「完」。《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積。」唐.顏師古.注:「完,謂不虧其體,但居作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