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9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河的堤防被大水沖出缺口。《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宮保以為夾堤裡的百姓,廬墓生產可惜,難道年年決口就不傷人命嗎?」
一舉兩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參考資料〕 《東觀漢記.卷八.耿弇列傳》弇以軍營臨淄西安之間,視西安城小而堅,藍兵又精,未易攻也。臨淄諸郡太守相與雜居,人不專一,其聲雖大而虛,易攻。弇內欲攻之,告命軍中治攻具,後五日攻西安,復縱生口令歸。藍聞之,晨夜守城。至期日夜半,令軍皆食,會明,求乞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弇曰:「然。吾故揚言欲攻西安,今方自憂治城具,而吾攻臨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復亡...
落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掉淚、流淚。《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紅樓夢》第六九回:「如今死去,誰不傷心落淚。」
傷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害了彼此間良好的關係。《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自家骨肉雖是一時有些不是處,只宜好好寬解,不可便經官動府,傷了和氣,失了體面!」《紅樓夢》第九回:「向日我又與薛大叔相好,倘或我一出頭,他們告訴了老薛,我們豈不傷和氣?」
戰地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後,義無反顧的與摯愛──凱瑟琳逃出可怕的戰爭,然而卻沒能逃出死神的魔掌。全書體現出含而不露、哀而不傷的風韻,卻又深刻的表達了厭戰的情緒,足以撼動人心。本書作者海明威是美國著名作家,亦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一個極富色彩的人,喜愛冒險。他的寫作風格,被稱作「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曾以此書自比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而英國有一位作家甚至稱這本書是古今十二大奇書之一。
吹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一舉兩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舉兩得」。見「一舉兩得」條。01.《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02.《西遊記》第五四回:「一則不傷了他的性命,二來不損了你的元神;這叫做『假親脫網』之計。豈非一舉兩全之美也?」 
但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如有。元.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卷上.防露傷麥》:「但有沙霧,……侵晨令兩人對持其繩,於麥上牽拽,抹去沙霧,則不傷麥。」《水滸傳》第六二回:「但有半米兒差錯,兵臨城下,將至濠邊,無賢無愚,無老無幼,打破城池,盡皆斬首。」
厲色疾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件事讓地方父老稱頌不已。劉寬當官後,對待下屬也相當寬容。如有犯錯,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箭的人。《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矢人為矢,鍭矢參分,笰矢參分,一在前,二在後。」《孟子.公孫丑上》:「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