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書〉(據《徐光啟集.卷一○.書牘一》引)一載賢勞,今茲竣事,必多得真才,為他日羽儀楨榦矣。執法不撓,剷除宿弊,是當官本領,即有危機,非所宜避也。況公道在人,終古不泯,從來真清執者何嘗不信於當世耶?黨與二字,耗盡士大夫精神才力,而於國計民生,毫無干涉。且以裕蠱1>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今日中外,事事可虞,杞人之慮,蓋非一端。若皆以養癰為得計,其如一朝之患何哉! 〔注解〕 (1) 裕蠱:寬裕以治蠱。蠱,指前人已壞之事項。謂寬待惡習,猶如養癰貽患。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奈何。  掇英泛濁醪,日入會田家。盡醉茅簷下,一生豈在多。 大樑亭會李四棲梧作  梁王昔愛才,千古化不泯。至今蓬池上,遠集八方賓。  車馬平明合,城郭滿埃塵。逢君一相許,豈要平生親。  入仕三十載,如何獨未伸。英聲久籍籍,台閣多故人。  置酒發清彈,相與樂佳辰。孤亭得長望,白日下廣津。  富貴良可取,朅來西入秦。秋風旦夕起,安得客梁陳。 燕李錄事  與君十五侍皇闈,曉拂爐煙上赤墀。花開漢苑經過處,  雪下驪山沐浴時。近臣零落今猶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
天荒地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時代的久遠。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二刻拍案驚奇》卷六:「蓋謂世間惟有願得成雙的,隨你天荒地老,此情到底不泯也。」也作「地老天荒」。
周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朱楨《赤壁石刻》節錄:「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朗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還英雄。」*王奉《過赤壁偶成佳句》:「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生不逢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元.宋褧〈定軒先生張君墓碣銘〉:「銘曰:『嗟哉張君,德備行醇。生不逢辰,沒齒於鄉里之善人;昭昭不泯,猶幸其子之有傳。』」
綱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職官名。掌理文書事務的主簿。《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綱紀,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動心駭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基分陝,衣冠禮樂,咸被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士)〔土〕之遺風,庶幾弘烈或不泯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託,歷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一介寂寥1>,恩周榮譽,澤遍衣食,永惟道廕,日月就遠2>,緬尋遺烈,觸目崩心。常謂福齊南山,慶鍾仁壽,吾儕小人,貽塵帷蓋。豈圖一旦遂投此請。 〔注解〕 (1) 一介寂寥:一名默默無聞之人。寥,音ㄌ|ㄠˊ。 (2) 日月就遠:時間消逝。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一鄉,又次則為友而死。若荊軻、聶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則為漢族而死爾。迄今過阿里山者,莫不談之嘖嘖。然則如鳳者,漢族豈可少哉?頂禮而祝之,范金而祀之,而後可以報我先民之德也。吳鳳, 諸羅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今隸雲林,字元輝。少讀書,知大義,以任俠聞里中。康熙中,諸番內附,守土官募識番語者為通事。鳳素知番情,又勇敢,諸番畏之。 五十一年,為阿里山通事。阿里山者,諸羅之大山也;大小四十八社,社各有酋,所部或數百人、數十人。性凶猛,射獵為生,嗜殺人,漢人無敢...
筆誅口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什麼要常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老奸巨猾的人的罪狀,讓他們非常恐懼害怕。張岱堅持自己史學家言論自由的理念,故寫此信與好友痛快言之。後來原文中的「口誅筆伐」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口伐舌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什麼要常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老奸巨猾的人的罪狀,讓他們非常恐懼害怕。張岱堅持自己史學家言論自由的理念,故寫此信與好友痛快言之。後來原文中的「口誅筆伐」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