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羊癲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中醫指充塞於人體中的一種生物能。如:「血氣」、「元氣」。
麻木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並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在《黃帝內經素問》的〈痺論〉中記載痹症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意思是說:「痺症」,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溼等外邪侵襲後,氣血運行失常,因而引起肢體、關節等處疼痛、痠楚、麻木等的一種疾患。一般分成風寒濕痺和熱痺。風痺常導致關節疼痛;濕痺不只關節疼痛,嚴重的還會麻木失去知覺;熱痺會導致關節疼痛灼熱紅腫。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種失去知覺的病狀,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統中醫指一種精煉配製的藥劑。[例]仙丹、安神丹、靈丹妙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寸口的簡稱。中醫上稱距人手一寸的經脈部位。《紅樓夢》第一○回:「看得尊夫人這脈息:左寸沉數,左關沉伏,右寸細而無力,右關虛而無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病名。中醫上指腹內生硬塊,消化不良的病症。《玉篇.疒部》:「癖,食不消。」《抱朴子.內篇.極言》:「凡食過則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中醫稱人體經脈會聚的要害,多為密集的神經末稍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處。如:「經穴」、「太陽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指人體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古代認為是藥力無法到達的地方。[例]病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六淫之一。因溼氣過大,阻滯氣的活動而致病,流行於長夏。如:「溼毒」、「風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