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埔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火線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導火線北埔事件的領導人蔡清琳,,1881年生,是北埔支廳月眉社(今新竹縣峨眉鄉)人。聽說她從小放浪不羈,並不受香人器重,但因機智能言,當過基層警員的巡查補。後來因為常與日本婦人私通,被革職,並被判兩次徒刑。出獄後,長壽日警監視,又為一名日本酒女與人發生糾紛,遭日警刁難,因此對日本人心懷憤恨,想藉機報復。由於他當過巡查補,與山地的腦丁、隘勇很熟。當時日本總督佐久間佐馬太鄭積極對原住民進行武力鎮壓,想條北埔管區內的隘勇到大嵙崁一帶協助日軍鎮壓原住民,引起隘勇不滿。蔡清琳於是趁機向隘勇...
天安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六四事件。西元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北大學生因對中共鄧小平政府不滿,借悼念胡耀邦所引發的學生示威運動,而導致中共軍隊進行武力鎮壓,血洗廣場,民眾、學生死傷慘重。也稱為「六四慘案」。
美麗島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美麗島事件(Kaohsiung Incident)是1979年12月10日黨外人士於高雄舉行世界人權大會紀念會,最後引發群眾與情治單位大規模的衝突。史稱美麗島事件或是高雄事件。由於當日活動未獲許可,主辦單位照常舉行紀念活動,情治單位則以鎮暴部隊加以封鎖,終於引發嚴重的衝突。然而,此一事件僅是導火線...
霧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治時期霧社泰雅族部落的抗日事件。日人治臺期間,實施「理蕃政策」,高壓歧視部落,部落族人怨憤至深。昭和五年(西元1930)因日警吉村在婚禮上羞辱頭目之子莫那魯道率領族眾,趁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軍、警百餘人。日軍調兵圍剿,莫那魯道負險頑抗,但勢孤力窮而失敗自殺。事至十二月初結束,計五十多天。臺灣光復後,政府立碑供人追思憑弔。
二林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5人被判有罪,蔗農運動領袖李應章醫師被判刑8個月。這是日據時代台灣農民因陳情而首度遭受集體迫害的事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台灣文化協會英文關鍵字: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出處李筱峰/著。台灣史100件大事(上),1999年,頁145~146。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二八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派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進行接收與復員,由於施政問題引發民怨,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因緝煙意外事件,引發全島抗爭行動。這本只是要求懲凶的治安事件,未料卻演變為要求臺政改革的政治訴求,造成政府以軍力強勢鎮壓,導致數以萬計人民傷亡,留下了長期的社會傷痕。
水俣病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害病的一種,源於食用被有機汞汙染的魚貝類,所引起的中樞視經系統病。主要症狀是視野狹窄、重聽、運動失調,精神障礙、知覺障礙等。依所發生地區而分為水俁病及新潟水俁病。水俁病俗稱第一水俁病或熊本水俁病。於1953年到1959年之間發生於日本九州的水俁產灣及鄰近沿海地區。直到1956年5月才提出有關此病的報告,並於同年11月經由熊本大學醫學研究班調查確認起因於水俁灣產的魚貝類引起的中毒症,至1968年9月正式由日本政府發布公報,認定由製告乙縮醛(acetal)工廠所排放廢沖的甲基汞汙染魚貝類,經人食用後而發生的中毒現象。1980年3月迄今,熊本縣水俁病患者人數已達1051人,另有297人已死亡,...
事件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處理論的認知心理學家,將個人的記憶系統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又分為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和敘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一九七二年加拿大心理學家涂爾文(Endel Tulving)更將敘述性記憶又分為事件記憶和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兩種。
  事件記憶又名情節記憶、插曲式記憶或經歷性記憶,是指有關個人自身的知覺經驗。事件記憶的特徵是著重於時間(何時發生)與環境背景(地點、人物、情境)以及當時所知覺的一切事物、結合在一起,編碼下來永遠貯存在長期記憶裡。這種個人經歷事件情節之記憶,又稱為傳記或...
六四天安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八九年四月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最初由大學生與民眾組織追悼胡氏的紀念活動。接著發展成為學生運動,要求中共肅清腐敗,加速民主化。最後擴大為全民民主運動。六月四日中共當局派出軍隊,鎮壓在天安門廣場的民主運動。此次事件即稱為「六四天安門事件」。如:「對於中共處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殘暴手段,所有自由世界的國家,莫不義忿填膺,同聲譴責。」
澤柳事件 (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澤柳事件是日本在一九一三年七月至一九一四年一月間,於京都帝國大學總長(戰前日本的帝國大學校長稱為「總長」,迨至今日京都大學、東京大學的校長仍稱「總長」)澤柳政太郎與該帝大法科大學教授團間,為教授任免所引發的抗爭事件。一九一三年五月,日本因行政重整,進行文部省人事異動,官派澤柳政太郎由東北帝國大學總長轉任京都帝國大學總長。在就任二個月後的七月十二日,澤柳片面以學問及人格上不適任帝大教授為由,要求醫學院天谷千松,理工學院吉田彥六郎、橫堀治三郎、三輪恆一郎、松岡範為馳、吉川龜太郎,及文學院谷本富等七位教授,提出辭呈,八月五日發布此七位教授的免職令。而後,澤柳任命理工科大學松本均教授等三人,升西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