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58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清淨、乾淨。同「潔」。如:「自絜」。《詩經.小雅.楚茨》:「絜爾牛羊,以往烝嘗。」《國語.越語上》:「絜其居,美其服。」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10>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11>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12>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13>,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14>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相如: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趙人。出身寒微,本為趙宦者令繆賢的門客。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帶著璧玉前往,見秦王無意償城,便以...
層出不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嘉學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與當時的理學相抗衡,並對古人及古書作大膽之譏評。他在〈兵權〉一文中談到,以往的兵書多是在講述隊伍陣仗、攻守進退、紀律號令等用兵的方法,但真正到了戰場,並不一定受用,還是要靠智慧才能取勝。而直到《孫子兵法》這本書才真正觸及到用兵的智慧。書中所述的兵法包羅萬象,「百出不窮」,可因應各種戰況,而基本的原則就是「詐」,即是「欺敵」。後來「層出不窮」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接連出現,沒有止盡。出現「層出不窮」的書證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我道:『這科場的防範,總算嚴密的了。然而內中的毛病,我看總不能免。』繼之道:『豈但不能免,並且千奇百怪的毛病,層出不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發放、開放。《左傳.文公十六年》:「自廬以往,振廩同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夫水性虛而論漪結,木性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小火慢煮、乾煎。如:「熬藥」。漢.揚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
截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截然,界限分明的樣子。截然不同形容彼此差異非常顯著。[例]她出國回來之後,整個人與以往截然不同,變得非常開朗。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ler,1997)。(引自蔡育嫺,2008) 溫納的三向度歸因論(引自張春興,2001)  根據對以往心理學家們行為後歸因理論的比較分析,溫納提出了以驗證三個假設為目的的三項度歸因論:個人對自己在某種情境下所表現的行為存有自求瞭解的動機。解釋自己行為後果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且多向度的。個人以後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將決定於他對以前行為結果所做的歸因解釋。  基於以上三個假設,經由實驗研究的結果,溫納發現一般人對從事過有關失敗的工作之後,多將自己行為結果之所以成功或失敗,歸結為以下六個原因: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工作...
世風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的風俗習慣愈來愈敗壞。[例]假使社會大眾一味崇尚功利而不講道義,長此以往,必致世風日下,道德不存。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無法理解老師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漁夫,便問:「學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對您。以往天子諸侯接見您,沒有不以相稱的禮節對待,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追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溯以往,探索事物的原委。[例]談起我們四十多年的友情,不得不追溯到一起騎車玩耍的童年往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