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室如懸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指人生活非常艱難困苦。 3.故事內容有一次,齊孝公出兵去征伐魯國,魯君想派人去說服齊國,制止齊國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麼言詞去說服他們,便去問展禽。展禽沈思了一會兒,就說﹕【我聽人說過,處在大國的地位,才可以教導小國;處在小國的地位,卻只能服侍大國。惟有這樣,才能消除戰爭。我從來都沒有聽過,單靠言詞就能平息亂事的。假如是個小國,還很自大的話,只會引起大國的惱怒,增加亂事,現在亂事已經開始,不是靠言詞就能收到成效的。】展禽說完,就叫乙喜去犒勞齊軍,並且對他們說﹕【我們的君王沒有才幹,不能好好的管理邊界上的事情,以至於勞駕...
以卵擊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 2.語譯 用蛋去碰石頭。比喻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自不量力、蚍蜉撼樹、螳臂擋車 相反詞 勢均力敵、平分秋色、以水滅火 5.例句 若敵人膽敢侵略我們,那將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罷了。
長袖善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末期,秦國鄰近的韓國是國力最弱的國家,外有列強的侵略,內有小人危害。韓國公子韓非曾受教於荀子的門下,認為行法治才能使國家富強。他屢次上諫韓王,但因本身口吃,不善言談,又受到權貴的阻撓,始終不受重視。他因此發憤著書,將自己的見解寫成今日〈韓非子〉一書,暢言須實行刑術法治才能富國強兵,而時下流行的仁道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兵力強大才能攻打別的國家,也才能統治天下。但富國強兵是不能從外交上得到的,必須要由內政著手,如果內政上不實行法治,而一天到晚把腦筋花在外交上,國家是不可能強盛的。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舞者如果袖子長,跳起舞來就好看;做生意的人如果資金雄厚,經營事業就容易多了。治理國家的...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註1) 由來戰國時,越王無疆想稱霸天下,便計劃先北面向齊國用兵,再西面對侵略楚國。齊威王知道後,便派一個說客向越王說:「貴國不先攻楚,我想是怕晉國支持楚國,兩國聯合起來抵抗貴國吧!」越王說:「我是希望晉國保持中立,不要輕易與我越國為敵。其實,以目前各國所處的情況,晉國不趁機去奪取楚國的土地,真是錯失了良機,那是十分失算的事情呢!」齊國使者聽了越王這番見解後,說:「我覺得越國沒有亡國倒真是件僥倖的事,大王你看你多麼膚淺!我一向鄙視那種運用智慧就像使用眼睛一般的作法,因眼睛雖能看見細微的毛,卻看不...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可奈何」這句成語指的是毫無辦法或沒有辦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末期,秦國勢力強盛,不斷出兵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當時燕國是一個地處東北方的弱小國家,最初,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為人質,在秦國,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國後,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便經人介紹認識了荊軻,請他作刺客,到秦國刺殺秦王。由於荊軻遲遲不出發,太子丹便催他趕快上路,荊軻說:「就算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秦王懸賞千金要他的腦袋。太子丹聽了說:「樊...
得寸進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得到一尺就是一尺。指可掌握侵略所得的每一分土地。語本《戰國策.秦策三》。後用「得寸進尺」指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比喻貪得無厭。 △「得隴望蜀」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應,他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兩國互為表裡,如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然也會跟著滅亡。我們不能開啟晉國侵略野心,更不能輕忽的引進外國的軍隊。一次已經太過分了,怎麼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諺語所說『頰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就像是沒有了嘴脣,牙齒就會寒冷』的道理,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情況。」但是虞公不聽從規勸,認為晉國不會傷害同宗的虞國,因此答應了晉國的要求。果然晉國滅了虢國之後,就在回程中也把虞國給滅了。典源又見《左傳.哀公八年》。內容則是表述魯哀公八年時,吳國要攻打魯國,公山不狃對吳王說:「魯國雖然沒有靠山,可是一旦有事情發生,諸侯都會來救援。晉國與齊國、楚國一起輔助魯國,你要面對的是四個敵國。魯國就像是...
死亡本能(Thanat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佛洛依德目睹恐怖屠殺和破壞行為,他感受到個體人格中存在著侵略、自我毀滅的本能,並此稱之為死亡本能。在佛洛依德的時代,死亡本能已是引人爭議的觀念,經常被視為反生物學及特異反應的悲觀主義。受死亡本能慾望所驅使的表現,衍生出攻擊驅力(aggressive drive),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轉向外界的替代客體所發展出的形式。包括殘忍、攻擊、自殺、殺人、體育運動與戰爭毀滅。死之本能的結局,必然是使有機体的自然界變為無機体,使生命變為死亡。佛洛依德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亡本能轉變,尤指原為朝向自己的,轉變為指向別...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 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這對華夏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夷夏之防的理論便應運而生。夷夏之防開始有反侵略﹑禦外侮的含義﹐隨著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族仇恨的增長﹐逐漸添加了一些大漢族主義的內容﹐如認為夷夏種屬不同﹐先天就有優劣之分。在《國語‧周語中》不是將戎狄罵作“豺狼”﹐就是誣稱他們為“禽獸”﹐根本不把戎狄當作人﹐主張夷夏不通婚﹐不通禮﹔或則認為戎狄與華夏雖然本來是一家。但由於戎狄的祖先不遵守禮義﹐犯了罪﹐被流放到邊疆﹐形成戎狄之族﹐至今也沒有變好(《國語‧周語上》)。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周邊民族的歧視﹐帶有明顯的大漢族主義色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