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值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所立之豐功偉業是建立在不道德行動上,這有不朽的價值嗎?如果西方古今往來,不少所謂戰爭英雄帝王,發動侵略戰爭,殺人盈野,這種不義戰爭,與小民為抵抗侵略、捍衛邦家父老之義戰相比,這些無名小卒,有沒有功與名?可惜,不少中外歷史課本,對戰爭販子大加讚揚其罪惡的功名,這是反價值與反教育之至啊!價值性質可從不同觀點而有:內在與外在(intrinstic and extrinsic)價值、工具性與目的性價值、實利與非實利價值、普片與特殊或絕對與相對價值。價值類...
招兵買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招募軍士,購置戰馬。比喻組織或擴充軍事力量。[例]戰國時,各國紛紛招兵買馬,以保護自己不受他國侵略
入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外向內發動侵略,常指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戰爭。如:「匈奴入侵」。漢.荀悅《前漢紀.卷一一.武帝紀二》:「遂入侵燕代,北服渾窳、屈射、丁零、高昆、新黎之國。」
保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侵略、侵犯
英法百年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英法百年戰爭(英語:Hundred Years' War,法語:Guerre de Cent Ans)法國海岸長久遭受維京北歐海盜騷擾侵略。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協助抵禦其他海盜為條件,同意他們定居海邊的諾曼第。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第公國。1066年,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其後150年內,盎格魯-諾曼貴族說著法語統治英格蘭和諾曼第。1216年,他們失去諾曼第,但在百年戰爭於1337年開打時,仍然控有法國英吉利海峽沿岸一些地區。14世紀時,法國人想趕走仍然盤據西南地區的英格蘭人,統一法國。後者...
吳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妻求將,從稍後再沒有人抓這個小辮子,可證明只不過是政客們所使用的一種鬥臭手段。魯國在他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國在他手中強大,衰老的楚王國在他手中得到重生。忠心耿耿,才幹之高,歷史上很難找到匹敵,竟不容於當世,不禁為吳起悲,也為那些國家悲。伏到國王屍體之旁,能在死後復仇,這種智謀,也無人能及。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對他始終重用,歷史可能重寫。
鴉片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訂的追加條約更訂立「片面最惠國待遇」。南京條約簽訂前,廣州城外的三元里民眾組織「平英團」,反抗英國的侵略;條約簽訂後,廣州城內市民與城外農民軍已「社學」為中心繼續展開抗英運動。1858年徐廣縉耆英為兩廣總督,主持對英外交事宜,積極支持廣東的排英運動,拒絕英國人進城。而清政府也加以支持。葉名琛待徐廣縉為兩廣總督後,也繼續進行排英政策,拒絕與英國官吏做任何談判,所謂「廣州入城問題」因此產生。英國為此深覺和兩廣總督談判,反不若與清廷談判更直截了當,因此有駐使北京的念頭。但清政府對此條約的態度一如傳統帝王,只是為了羈糜夷秋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主要過程:一、自開戰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進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歐洲戰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線的攻擊而潰敗,於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而於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後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的損失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重。
賽夏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的不得已措施,目的式訪飯泰雅族人錯獵人頭。賽夏族在台灣原住民中人口稀少、勢力較小,經常遭外到外來的侵略,而賽夏族居地又與泰雅族相近。有些學者也認為賽夏族的紋面,期使用工具與泰雅族種類、形式相近,有可能是源自於泰雅族。一般男子在十三至二十歲之間紋面,女子則在成年第一次經期後實行。(註四P.074-079) 矮靈祭賽夏族的特色祭典「巴斯達隘祭典」,俗稱「矮人祭」、「矮靈祭」等。祭典第一天「迎靈」儀式,第二天「娛靈」,第三天「送靈」,一連四天三夜的祭典活動,總稱為「巴斯達隘祭典」。巴斯達隘祭典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現存相當完整...
四郊多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郊軍壘甚多。語出《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比喻寇戎充斥,時受侵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